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分类模拟87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法人组织的是
。
A.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C.商务部财务司
D.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A
B
C
D
D
[解析] 子公司是法人,分公司既不是法人,也不是非法人组织,只有具有营业执照的以及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等才具有非法人组织的资格。职能部门不能称为非法人组织,因此,排除C项。
2. 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
A.判处有期徒刑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B.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C.判处管制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年
D.判处拘役6个月,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
A
B
C
D
C
[考点] 剥夺政治权利
[解析] 根据刑法第55条第2款的规定:“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因此,选项C的说法明显错误,故该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3. 罗某驾车行驶,见一小孩突然横穿公路,罗见刹车已来不及了,便将方向盘打向人行道上,使人行道上停放的一辆汽车滚到路坎下面而严重损坏。罗的行为是
。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避险过当
D.故意毁坏财物
A
B
C
D
A
4. 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中形成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形成权只能通过明示的方式行使
B.形成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C.债权人的撤销权属于形成权
D.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不属于形成权
A
B
C
D
A
[考点] 对形成权的理解
[解析] 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形成权能通过明示的方式或者默示的方式行使。故本题选A。
5. 甲在乙家做客时,无意间发现乙家抽屉里有一张他人出具给乙的借条,金额为 6 000元。甲于是将该借条盗走。后甲找到债务人,称乙让自己来收钱。债务人知道他是乙的好朋友,于是将6 000元现金支付给甲。甲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盗窃罪
C.盗窃罪和诈骗罪两罪
D.侵占罪
A
B
C
D
B
6.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顺序是
。
A.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
B.兄弟姐妹、配偶、父母、子女
C.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
D.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A
B
C
D
D
[解析]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是有顺序要求的,根据所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先后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ABC是错误的,只有D是正确答案。
7. 下列何种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A.伪证罪
B.诬告陷害罪
C.间谍罪
D.非法行医罪
A
B
C
D
A
[解析] B、C、D项都是一般主体,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故A为正确选项。
8. 杨某与张某有仇,杨某伺机报复。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报复张某。但他在向张某家去的路上,突然感到肚子疼痛,便回到家中,杨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A
B
C
D
B
[解析]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从本题来看,杨某还未着手实施报复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未遂;杨某未能着手实施报复行为,并不是出于他意志上的自动放弃,因而也不构成犯罪中止;杨某的行为只是在为具体实施报复行为而做准备,由于他意志以外的原因(肚子疼痛)而被迫放弃,其行为构成犯罪预备。
9. 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
,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宣告其死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核宣告死亡的法定期间,我国法律规定为4年。
10. 因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撤销权属于
。
A.加害人
B.受害人
C.当事人双方
D.任何人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核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其撤销权人是受害人。
11. 紧急避险针对
。
A.客观实际存在的危险
B.可能发生的危险
C.自己感觉存在的危险
D.潜在的危险
A
B
C
D
A
[解析] 紧急避险针对的危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能是可能或者潜在的危险。
12. 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
A.限制加重原则
B.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
D.相加原则
A
B
C
D
C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69条规定,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本案同时涉及主刑和附加刑,刑法中只规定了“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一般认为对附加刑采用的原则是并科原则或相加原则,但由于刑法本身并未对各种附加刑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因此,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不确切的。但是,就本题而言,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吸收。
13. 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是
。
A.合法性
B.行为人有行为能力
C.意思表示
D.行为人有意思能力
A
B
C
D
C
[解析] 此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A项合法性是民事法律行为能够产生预期效果的条件,非基本要素。B项行为人有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效力的前提。C项意思表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和基本要素。D项行为人有意思能力只是作出有效意思表示的前提,并非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
14. 我国现有民事立法中,属于民事普通法的有
。
A.婚姻法
B.民法通则
C.公司法
D.著作权法
A
B
C
D
B
[解析] 婚姻法只是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身份关系部分,不能适用于所有民事关系,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通则是对所有民事法律关系的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民事普通法。公司法规范的是民事主体中的法人的一部分,对自然人不适用,因此也只是特别法,不是普通法。著作权法是对民事权利中的无形财产权中的一部分的规范,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特别法。
15. 下列民事权利受侵害时,公民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是
A.债权
B.抵押权
C.名誉权
D.土地承包经营权
A
B
C
D
C
16.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的是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乙、向乙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了乙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A
B
C
D
B
[解析] A项,故意杀人的主观要件是具有杀人的故意,此案中甲并没有杀人的故意,因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B项,属于转化的故意杀人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及聚众斗殴等罪的过程中致人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理。C项,丙的行为属于在绑架过程中杀害人质的行为,直接按绑架罪定罪处罚。D项,由于丁的行为是针对公共建筑物里的大多数不特定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放火罪,而非故意杀人罪。
17. 甲与乙因故发生争吵,甲用木棒打击乙的头部致乙休克,甲侵害了乙的
。
A.生命权
B.健康权
C.名誉权
D.身份权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侵犯人身权的认定。题干中甲用木棒打击乙的头部致其休克,并未致乙死亡,故没有侵害乙的生命权,也不存在侵害名誉权或身份权的情形。甲的行为损害了乙的身体整体机能,应属于侵害健康权。
18. 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为公示方法。
A.交付
B.占有
C.登记
D.合意
A
B
C
D
C
[解析] 根据民法原理和法律规定,物权的变动要以法定的方式公示出采,其中不动产物权通常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动产物权通常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因此,ABD都是错误的,只有 C是正确答案。
19. 2005年8月27日,艾某因收购柑橘,与刘某及许某发行矛盾。当晚双方发生争执后,艾某在甘橘打蜡厂与刘某相遇,刘某扯住艾某,打了艾某一拳,艾某要刘某走开,并说与他无关,后随手一挥就继续向前走。有人喊“有人倒在地上了”,艾某回头一看,刘某倒在地上。随后刘某被艾某与他人送往医院救治。后刘某死亡,经鉴定为“刘某系生前身体受到他人外力作用后倒地致使颅脑外伤而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的主观方面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主观方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中艾某并不希望出现刘某死亡的结果,刘某死亡的结果与艾某的意图是相背离的,艾某认为刘某无关要刘走开,并对刘随手一挥,不料将刘挥倒在地,对于刘某死亡结果的发生,是一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到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其行为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之罪。
20.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放弃继承与放弃受遗赠可采取的行为方式是
。
A.放弃继承既可采明示方式,也可采默示方式,放弃受遗赠亦如此
B.放弃继承只能采明示方式,放弃受遗赠亦如此
C.放弃继承只能采明示方式,放弃受遗赠则既可采明示方式,也可采默示方式
D.放弃继承既可采明示方式,也可采默示方式,放弃受遗赠只能采明示方式
A
B
C
D
C
[考点] 放弃继承和放弃受遗赠
[解析] 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C符合本条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不当得利的情形有
A.误将他人病牛当作自己病牛进行救治而支付的医药费
B.养子女误以为对生父母有赡养义务而支付赡养费
C.明知不欠他人债务而进行清偿
D.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被撤销,一方已为给付
A
B
C
D
AD
2.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饲养人可以免责的事由包括
。
A.第三人过错
B.受害人过错
C.意外事件
D.不可抗力
A
B
C
D
AB
[解析] 考查要点是动物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有二:第三人过错和受害人过错。因此,A项和B项是正确答案。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不能成为动物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因此,排除C项和D项。
3. 根据《物权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权利人或者受侵害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有
A.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B.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C.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变卖抵押财产给其他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D.业主大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
A
B
C
D
ACD
4.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抵押权的行使受到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B.留置权的行使不受主债权诉讼时效的限制
C.债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时即可实现留置权
D.债务人请求债权人实现留置权的,应当直接向法院提出申请
A
B
C
D
AB
[解析] 根据《物权法》第202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该条规定表明,抵押权的行使受到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而留置权不受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物权法》第236条的规定,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2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可见,债权人想要实现留置权,必须给债务人一个履行债务的合理期限(2个月),在合理期限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才能实现留置权。根据《物权法》第237条的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后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可见,只有在债权人到期仍旧不实现留置权时,债务人才能请求法院要求债权人实现留置权。
5.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出租的方式流转
B.对于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应当采取出让方式
C.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D.转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存在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
A
B
C
D
ABCD
6. 下列构成医疗责任事故罪的有
A.医生甲因急于下班,对患者余某未认真检查即说没有问题,让余某回家休息,造成余某病情恶化,导致双目失明
B.药剂师乙在配药时不专心,错将应当给燕某的药给了辛某,幸亏及时被辛某发现,否则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C.护士丙在护理监护室的病人时,因接听一个电话达40分钟,造成危重病人刘某严重缺氧。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已成为植物人
D.未取得行业资格的个体医生丁在给一病人拔牙时,使用的钳子未经消毒,造成这一病人创口感染而引起败血症,6个月后死亡
A
B
C
D
AC
7. 甲晚上潜入乙家中盗窃,被乙发现,甲携带窃得的赃物(价值900余元)逃跑,乙紧迫不舍。甲见杂货店旁有一辆未熄火摩托车(车主丙正在买烟),便骑上摩托车逃跑。第二天,摩托车的失主丙在街上发现自己的摩托车及甲,便上前欲扭送甲去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伤(法医鉴定为轻伤)。在追究甲刑事责任时,应以什么罪名对甲定罪量刑?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故意伤害罪
A
B
C
D
BCD
[解析] 甲盗窃了乙的财物,构成盗窃罪;甲在逃跑过程中,发现丙停靠在杂货店旁的尚未熄火的摩托车,骑上摩托车就走,这属于公然抢夺,构成抢夺罪;甲将丙打伤,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盗窃、抢夺罪并没有转化为抢劫罪,因此甲对丙实施的暴力行为并不是在盗窃、抢夺“当场”为抗拒抓捕而实施的,因而不构成抢劫罪。
8. 若甲、乙、丙、丁都是处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期间的罪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人开玩笑时不慎将人推倒摔死,则对甲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B.乙表现一般,则对乙应当在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丙有立功表现,2年期满后,对丙应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D.丁实施了故意伤害罪,对丁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A
B
C
D
BD
[解析] 死缓期间犯过失犯罪的,应当将其所犯之罪与原判之罪数罪并罚,不应当直接核准执行死刑,所以A项错误。死缓期间,只有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情况下才能减为有期徒刑,而C项中丙只具有一般立功表现,所以不应减为有期徒刑。
9. 甲、乙二人瓜地中的瓜经常被偷,于是二人决定晚上埋伏,欲抓到小偷揍一顿;当晚,同村人丙前来偷瓜,甲、乙二人上前殴打丙,丙亦与二人对打,一时三人扭打做一团。其间,甲掏出偷偷带在身上的匕首,对丙胸部猛刺数刀,致其心脏破裂,当即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乙二人仅在故意伤害的限度内成立共犯
A
B
C
D
ACD
10. 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
。
A.法律
B.时事新闻
C.通用数学公式
D.外文译作
A
B
C
D
ABC
[解析] 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法律等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但外文译作作为翻译作品是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因此,D是错误的,ABC均为正确答案。
11. 以下案件哪些不构成侵占罪?
A.某游戏厅早上8点刚开门,甲就进来玩耍,发现一游戏机上有一个手机,就装进口袋逃离。事后查明,该手机是游戏厅老板打扫房间时顺手放在游戏机上的。甲被抓后称其始终以为该手机是其他顾客遗忘的财物
B.乙得知邻居李某的6岁小孩被他人绑架,李某可能会按照歹徒的要求交付赎金,就悄悄跟在李某身后,见李某把钱塞人桥洞下离开后,将钱取出,得现金20万元
C.丙购买了价值2万元的货物,委托三轮车夫田某运输,丙骑自行车跟在田某的三轮车后面,经过一路口时,丙被警察拦住检查自行车证,田某见状即将货物拉走倒卖,获款5 000元
D.丁闲极无聊在一自动取款机按键上胡乱敲击,无意中触动了一按钮,取款机吐出一张100元钞票,丁就不断的操作,直至取出现金5 000元后离去
A
B
C
D
ABCD
[解析] 侵占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行为。侵占罪是否成立,确认占有事实的存在极为重要,行为人只有将自己合法占有的财物在不转移占有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变为非法所有的,才构成侵占罪。四选项均构成盗窃罪。
12. 对强迫卖淫罪的手段的理解是
A.暴力
B.胁迫
C.贿赂
D.其他强制手段
A
B
C
D
ABD
13. 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一般认为,这些因素或变量主要有
。
A.行为侵犯的客体
B.行为的手段、方法及时间、地点
C.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D.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及主观心理状态
A
B
C
D
ABCD
[解析] 一般认为,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主要有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行为的手段、方法及时间、地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及主观心理状态等。因而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正确。
14. 刑法规定,犯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A.盗窃珍贵动物
B.盗窃公共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的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D.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A
B
C
D
CD
[解析]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为多次秘密窃取或者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根据《刑法》第 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15.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有
。
A.遗失物
B.盗窃物
C.不动产
D.货币
A
B
C
D
ACD
[解析] 因为本题题干表述为“可以”,故A、C、D项应选。
16.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继承和遗赠的表述,正确的有
A.接受继承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B.放弃继承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C.接受遗赠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D.放弃遗赠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A
B
C
D
AD
17. 行贿罪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根据司法解释,下列情况中,哪些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A.谋取非法利益
B.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所取得的利益
C.要求他人或者单位提供违法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所取得的利益
D.通过不正当手段所取得的不确定的利益
A
B
C
D
AC
[解析]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据此,只有选项 A、C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18. 下列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
B.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死
C.强制猥亵妇女致死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A
B
C
D
ABCD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结果加重犯。注意结果加重犯属于法定的犯罪形态。ACD三项均不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B项中,犯罪性质已由虐待被监管人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而非结果加重犯。
19. 下列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是
。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从重处罚
B.犯罪的动机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
A
B
C
D
BCD
20. 名称权的内容包括名称的
。
A.命名
B.使用
C.变更
D.依法转让
A
B
C
D
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