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方案》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请结合背景材料,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篇幅为800~1000字。
[参考例文]
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工作作风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从文景之治到开元盛世,从仁宗盛治到仁宣之治,一个个华夏辉煌见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近代中国从风雨飘摇中走向今天的泱泱大国,更与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国力与日俱增,但各种社会矛盾也相继产生。为此,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慰问贫困群众,以实际行动向全党发出以人为本的号召。
以人为本既是我党优良的历史传统,又是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抵抗外敌,平息内乱。而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却逐渐脱离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不闻不问,对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漠不关心,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违纪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这既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更激化社会矛盾。为此,领导干部应响应号召,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作风,重拾人民信任,再塑华夏辉煌。
打造正确的执政观。“领导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当前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一心想着GDP增长,忽视基层群众工作,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为此各级政府需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增强执政观教育力度,使领导干部常立“公仆志”深怀“爱民心”。在工作中不断深化对人民利益的认识,拓宽群众沟通渠道,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我国当前弱势群体却是“既患寡又患不均”。近年经济发展迅猛,脱贫致富者与日俱增,但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依然不高,两极分化现象更是逐年加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增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完善监督管理。“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好制度是好作风的可靠保证。因此,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需要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严密的监督管理,倒逼作风转变,促使当前部分领导干部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化,保障政府行政决定尊重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使各级政府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的成绩。
管子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正确的执政观和严密的监督管理开展工作,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再塑华夏辉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