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又是最主要的马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导因素。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最终消费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居民消费,另一部分是政府消费。从我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近十年来不升反降,仅为35%,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中,这个数字都大于50%,欧洲是58%,日本是55%,美国高达72%。
2015年1月1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接近27万亿元,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
钟山介绍,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增长稳定,从前三季度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同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络消费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增速50%左右;大众消费需求旺盛,信息消费势头强劲。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介绍,2015年消费可以从四个方面、六大消费领域推进。四大方面包括:一是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三是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意消费;四是找到现阶段消费热点。政府2015年将从扩大信息消费,推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提升旅游消费,推进教育、文化、体育消费,支持养老消费六方面重点推进消费。
围绕背景材料反映的主旨,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构建长效机制 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偏低,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充分认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建立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尽管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攀升,但收入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均衡问题仍是制约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城乡中低居民收入水平,既是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和挖掘消费潜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因此,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安心消费。
建立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服务消费是重点。当前,居民消费正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我们要适应这一趋势,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来满足不断扩大的绿色需求,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其中,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也是促进各产业融合、支撑城镇化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业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作用,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重点关注知识产权、信息化、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诚信体系等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及时伸出援手,保障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地运行。
建立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依托。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所在。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因此,必须以加快城镇化为依托,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城镇化红利,为农民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消费环境;探索实施生态型、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形成城镇发展与居民消费的良性互动。实现城镇化与消费增长的联动,更好地发挥城镇化扩大消费的作用,将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战略层面不断完善促进消费的顶层设计,逐步实现“一时一策”“一事一策”向长期稳定的消费政策转变,科学制定扩大内需政策,综合运用扩大内需举措,使居民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国民消费指数持续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