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共4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真正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坚守自己独立的批评品格,远离世俗的主流风尚,对文学进行精神与灵魂的审视,而不是庸常的絮语。然而,中国当下文学的主流批评恰恰存在着一定的灵魂缺失与精神萎缩。文学批评渐渐被市场与媒体所左右,总是在大而无当的赞歌与恣肆恶意的攻击之间进退维谷,作家和读者很难听到真正的批评的声音。大多数文学批评家将自己的批评视角与笔墨投向了文学的热闹喧嚣之地,而对一些处于边缘地位因种种缘故未能进入主流文坛的作家作品,却少有注意。事实上,在一些边缘作家的作品里,我们往往能够读到异于所谓主流的特别内容。譬如王小波,他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批评家的目光注意到他,关于其作品的译介自然也是其身后的事情了。而王小波的出现无疑显示了文学的另一种可能,他的作品在精神上和鲁迅式的焦灼与反抗,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人间猥琐的嘲弄,对现实生活的焦虑,对芸芸众生的哀怜,以及回到生活的深处与内心的深处,“将人的狂放、朗然之气弥散在作品中”,“在嘲弄社会的同时,也忽视了自我”。显然,王小波之死唤醒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的诞生,即充满学术良知、生存尊严与批评真理的文学批评。不过,这种文学批评并非当前文坛的大多数,恰恰相反,它只在少数批评家那里存在着,热闹的文坛依然那么热闹,热闹过后,一片虚无。文学批评的光芒,倘若日益被甚嚣尘上的商业化炒作完全掩盖,文学批评的末路或许也就为期不远了,我们的文学批评必须对此有所警觉。
(摘编自陈劲松《文学批评的姿态》)
1. 材料最后一句“我们的文学批评对此有所警觉”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此”指的是:(1)文学批评日益趋向商业化炒作;(2)文学批评的末路也许为期不远。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
2. 结合本文请简要分析文中当下文学批评存在的弊端。
当下文学批评存在的弊端:(1)灵魂缺失与精神萎缩;(2)文学批评缺乏客观性;(3)缺少对优秀的边缘文学作品的注意;(4)文学批评家们少有充满学术良知、生存尊严与批评真理的文学批评。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冰雪里的灵魂
夏立君
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样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竞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时唯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快给我箭!可是,几乎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的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张空弓的感觉。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不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勇三叹。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一样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竞知道了羞愧。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己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摘自《散文》2002年第11期)
3. 文中最后一段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请问李陵给了人怎么异样的感受?
对投降叛国者人们会不假思索地鄙视、唾骂,但对于李陵,人们却迟疑了,甚至对他怀有羞愧之情。(意思对即可)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
4. 文中多处提到“冰雪”。这“冰雪”有可能融化吗?联系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无法融化。一方面,这“冰雪”来自外界环境,从古到今,汉族都没有原谅投降叛国者的心理,古代即使独持异议的司马迁,也只是说“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本质上没有(至少是不敢)原谅他的投降行为;现代的人们即使对李陵有羞愧之感,也不愿绷断“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即使有个别人试图原谅李陵,但奈何年代久远,即使众人的观念顽强,也无法改变历史。另一方面,这“冰雪”来自李陵自身,他自小受民族情感熏染,知道不会得到任何原谅,投降前“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不是眷恋,而是诀别;后来遭受灭族之祸,雪上加霜,必然彻底绝望。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在自己班上发起评最坏儿童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小朋友。某5岁小男生小刚被评为第3个最坏儿童,小朋友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刚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李老师收回这次评选的结果。李老师却说,这是其他小朋友的共同呼声,他上课调皮捣蛋,经常争抢玩具等。从此以后,小刚就不太想去幼儿园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避上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园。
问题:试从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首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李老师发起的评选最坏学生的举动本身就没有尊重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材料中,李老师对小刚妈妈的言辞不敬,没有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没有做到尊重家长。
[考点]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写作题(50分)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的就忘记了,我看见了的就记住了,我做了的就理解了。”
从教育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范文]
动手做一次,胜于听百遍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了的就忘记了,我看见了的就记住了,我做了的就理解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儿童的学习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而是需要动用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幼儿园教师应让儿童以符合其年龄特点、认知需要的方式,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知识,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该理论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幼儿园教师不应直接教给儿童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指导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在这一“做”的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就可以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需要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人的动作来进行思维。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儿童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做到如下四点: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为儿童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第二,为儿童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儿童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与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儿童开展的各种活动应该是儿童能亲自动手的,允许儿童边操作边思考。第三,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具、教具,有效地促进儿童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第四.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认识事物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提供铁锤、扳手等多种材料,让孩子砸核桃,结果有的孩子用扳手敲核桃,有的用铁锤砸核桃,有的把核桃放在扳手里面把它夹开……有些用法连老师也想不到。可见,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独创性的想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幼儿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应当关注儿童的“做”,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究、学习,并使儿童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