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共42分)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班的丹丹有个很奇怪的表现,每次午睡都不愿意脱袜子,夏天也是如此。一天午睡,丹丹依旧不肯脱袜子,李老师决心要帮助她改掉这个毛病,对她说:“丹丹,天气热了,脱了袜子睡觉好吗?”边说边帮丹丹脱袜子。令李老师惊讶的是,丹丹右脚有6个趾头,看丹丹蜷曲着双脚,眼里含着泪水,李老师心里责备自己的莽撞,迅速地帮丹丹穿好袜子,并安慰她:“对不起,宝贝!不愿意脱就不脱吧,没关系!”
班上的乐乐是一个留守儿童,长期和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的爷爷一起生活,3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在和乐乐相处的过程中,李老师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发现他要玩玩具就会说“咿呀”,上厕所就会说“哦哦”。李老师不厌其烦地放慢语速,嘴型夸张地教他正确的发音。在游戏活动中,李老师积极引导乐乐和小伙伴进行交流。李老师还给乐乐的父母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抽空在固定时间利用电话与乐乐进行交流,尽量多回来看孩子。在家园共同努力下,乐乐的语言能力获得了发展,能主动和小伙伴玩耍,性格开朗多了。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要求教师应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李老师为了帮助丹丹改掉午睡不脱袜子的毛病,帮她脱掉袜子,结果发现丹丹有难言之隐。李老师非常自责,赶紧帮丹丹穿上袜子,并安慰她“没关系”。这说明李老师尊重幼儿人格,能够平等公正地对待幼儿,维护幼儿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具有“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2)李老师关注乐乐的发展,对其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耐心教他正确的发音,积极引导乐乐和小伙伴交流。这说明李老师不仅关爱学生,而且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3)李老师积极与乐乐的父母联系,并针对乐乐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乐乐的父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家园共同努力下,乐乐的语言能力、性格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这说明李老师尊重家长,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敷衍塞责,具有“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像李老师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坚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正对待每一个幼儿,促进其全面发展。
[考点]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几个小朋友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小朋友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小朋友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和想象力,不符合教师的职业理念。首先,教师的做法违反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儿童观。儿童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造性,都有不同与成年人独特且独立的世界观。材料中,教师用常人和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富有想象力的思考——蚂蚁唱歌,没有从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忽视了幼儿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儿童健康人格和兴趣的发展。其次,教师的行为没有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教学观的转变。材料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缺乏对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领域发展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教师的做法没有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做到从“教育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没有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材料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儿童当前的想法,强制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学习,忽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严重挫伤了儿童探索世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最后,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尊重、赞赏的新型师幼关系。材料中,教师用“胡说”等简单粗暴的用语直截了当地否决了幼儿的思考,严厉中透露出教师对幼儿人格尊严的践踏,对幼儿态度的忽视,这种做法将严重伤害儿重的自找价值感,不利于幼儿自信、独立等良好性格的养成。
[考点] 幼儿园教师职业理念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张老师不断学习,制定新的幼儿教育方案,让幼儿有更多快乐和精彩的童年,当别的老师在思考怎么管住幼儿的时候,张老师制定了主题周式教学方案,每周通过一个主题开展活动、做游戏。“种子的秘密”是通过让幼儿搜集资料,观察种子的生长状况,开展一定的游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生长。现在的孩子都有一些不良习惯,张老师通过和家长交流沟通,和学校一起完成幼儿习惯工作。有一位幼儿在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喜欢咬人,张老师一边和他说“好孩子不咬人”,一边和他做游戏,改掉他的不好习惯。
问题: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张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材料中张老师不断学习,制定方案,每周开展主题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材料中张老师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为了学生有更多快乐和精彩的童年而设计各种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教书育人。材料中张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循循善诱,用更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品德的提升,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所秉持的职业道德规范会极大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保持耐心,关爱所有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考点]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写作题(50分)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主持人问一位立志做飞行员的小朋友:“假如有一天,你驾着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大家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撑着降落伞跳下去。”有观众问他:“你为什么一个人逃生,丢下大家不管?”小孩满含眼泪,显得很委屈。主持人又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急切地说:“我要去找燃料,我还要回来。”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范文]
倾听——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金钥匙”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要以关怀、接纳与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表达,更要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倾听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理念。幼儿园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保育、教育工作中,做到以幼儿为本。幼儿是独特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够抛弃所有的偏见,才能够用心倾听幼儿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把握教育契机,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倾听的根本,是掌握倾听技巧。倾听,需要关怀、接纳与尊重;倾听,需要教师不轻易做出评判;倾听,需要用心去体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倾听,教师应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方式,支持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只有掌握了倾听技巧,才能使交流更为有效,才能探寻幼儿的内心世界,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使其得到妥善解决。就像我国教育家成尚荣所说:“倾听,是教育的一种言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
倾听的关键,是赏识每个幼儿。就像材料中那位想当飞行员的孩子,他撑着降落伞离开,是为了回来救飞机上的乘客。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如何赏识幼儿的教师,能够有耐心倾听这独特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鼓励。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唤醒幼儿内在的积极因素,鼓舞幼儿不断进步,让他们沿着成功之路努力前行。
倾听的保障,是进行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幼儿园教师,能够在倾听过程中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审视自己的教育策略,并进行反馈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丰富了经验,获得了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幼儿的茁壮成长。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金钥匙”。只要转变教育理念,掌握倾听技巧,赏识每个幼儿,并且在倾听过程中注重自我反思,就能够使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