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基本步骤?
(1)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计算标准误,分为两种情况:总体方差已知,总体标准差除以样本量的开方;总体方差未知,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量的开方;
(3)确定置信水平或者显著性水平;
(4)根据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确定查何统计表;
(5)计算置信区间;
(6)解释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
2. 简述区分度和难度的关系。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区分度被用作评价项目质量和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度越接近0.5时,项目潜在的区分度越大,而难度越接近1.00或0时,项目潜在的区分度越小。因此为了使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应该使所有项目都保持在0.5的难度最为理想。但是从整体来说,这样做会使测验所提供的信息相对减少,因此,在利用项目分析选择试题时,应使项目的难度分布广一些,梯度大一些,使整个测验的难度分布呈正态分布,且平均水平保持在0.5左右。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人都区分开来,并且分得比较细。
3. 为什么说“智力测验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智力是多元化的,而测验的方面是单一的。利用测验评估智力差异时,很难解决以下差异问题:
(1)性别差异
就整体而言,智力很可能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具体到对智力的不同智力因素上的研究,则结果一般表明存在性别差异:
①男性在数学推理、视觉—空间智力、躯体运动速度和协调方面优于女性;
②而女性在言语流畅性、言语理解和记忆等方面则优于男性。
(2)职业差异
不同职业的人在智商上具有差异,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如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的智商最高,而诸如工人、农民这样的劳动者则智商最低。在当代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精细,而传统智力测验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各方面智力,因此仅以智商高低来判断人的智愚并不充分。
(3)文化和教育差异
个体在测验上的得分往往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测验对不同文化背景或教育水平的团体是不公平的。大量测验结果显示了显著的城乡智力差异和种族智力差异。然而,智力测验结果反映的城乡差异和种族差异,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城乡或种族本身由遗传引起的差异,事实上,文化和教育因素在此很可能起了主导作用。
因此智力测验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4. 简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①描述的数据类型不同。条形图用来描述称名数据或计数数据,直方图主要用来描述分组的连续性数据。②表示数据多少的方式不同。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或高低来表示数据的多少或大小,直方图用面积表示数据的多少和大小。③坐标轴上的标尺分点意义不同。条形图的一个坐标轴是分类轴,直方图的一个坐标轴上表示的是一个刻度值。④图形直观形状不同。条形图之间有间隔,直条之间的间隔大小没有任何关系,直方图各个方块之间没有间隙。
5. 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人事测评中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测验可资利用?
(1)在人的心理特点评估中的应用
对人的心理特性的测量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一般心理品质测量;二是专业知识和特殊能力测验。其具体测验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智力测验
常用的智力测验有《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②个性测量
不同工作对个性的要求是不同的,评价人的个性,使用个性测验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在个性测量中,通常的分类是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情境测验和评定量表。自陈量表主要有兴趣、气质、性格等几类。在兴趣测验中,有《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库德兴趣调查表》《自我兴趣测验》;在人格测验中,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YG性格测验》等常用工具。投射测验主要有《罗夏克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③专业知识技能测验
专业知识技能测验在各类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中应用广泛。
④特殊能力测验
许多职业的专门化程度都比较高,它也许对一般能力的要求并不高,但特殊能力却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主要包括:a.音乐能力测验;b.美术能力测验;c.文书能力测验;d.机械能力测验;e.多项能力倾向测验;f.管理能力测量。
(2)人员培训后的心理特点评估
在许多情况下,选拔的新员工上岗前或老员工的重新安置前都要进行专门性的培训,以使他们尽快提高工作技能、了解工作任务,干好工作,那么培训或选拔安置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些都可以用成就测验、兴趣或态度测量的办法进行评估。
(3)工作人员的效绩评估
对工作人员进行效绩评估既是生产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
①PM理论
日本大阪大学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提出,任何一个团体都具有两种机能:①团体的目标达成机能,简称为P(performance),即工作绩效;②维持强化团体或组织体的机能,简称为M(maintenance),即团体维系。领导者的作用就在于执行这两种职能,领导者的行为也就包括这两个因素,如果以P为横坐标,M为纵坐标,并在P和M的中点各画一条平行线,领导者类型就可分为四种,其中PM型最好,pm型最差,P型和M型居中。
②PM量表
三隅二不二根据广泛调查,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获得了60个题目,构成了PM问卷调查表,它由P因素量表、M因素量表和情境因素量表构成,其中P、M量表各10个题目,8个情境因素各5个题目。由P、M量表的得分区分领导类型,用情境量表的得分高低作为部下士气、态度和满意度的反映。它也是领导效果的表证。
四、综合题1. 评述情绪的认知理论并说明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沙赫特的认知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1)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
外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送到大脑皮层,在此对刺激情景进行评估,形成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引起内脏系统的变化,产生情绪体验。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受到评估,使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沙赫特的认知情绪理论
情绪唤醒实验表明,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②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因而情绪变化是由环境刺激、生理状态以及认知因素(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共同引起的,而其中认知因素又起了决定的作用。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个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的过程。评价具有三个层次,即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①初评价是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具有利害关系;②次评价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③再评价是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情绪调节是每个人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成功的情绪调节,主要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而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情绪调节和家庭和谐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和睦有益于孩子成长,而婚姻暴力的家庭,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此外,情绪调节和心理障碍,情绪调节和生理反应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检验下面的物理成绩的次数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分组 | f |
90~ | 3 |
85~ | 5 |
80~ | 9 |
75~ | 13 |
70~ | 17 |
65~ | 12 |
60~ | 15 |
55~ | 11 |
50~ | 7 |
45~ | 8 |
40~ | 4 |
35~ | 2 |
解:根据题意用χ
2检验正态分布的吻合度。
(1)提出假设
H
0:以上物理成绩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H
1:以上物理成绩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
(2)选择检验的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①对分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求出总数、平均数与标准差
N=106

②求各分组区间组中值XC:与平均数的离差x;
③求各离差的Z分数;
④根据Z分数查正态表求y值;
⑤将y值乘以(以Z分数为单位的组间距),得到按正态分布各分组区间的概率p;
⑥求各组的理论次数f
e=p×N。

df=10-3=7
(3)确定显著性水平及临界值
当df=7时,χ
2=14.1
(4)做出统计决断
因为,所以接受即以上物理成绩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5)报告结果
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以上物理成绩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χ
2=4.5022,df=7,p>0.05。
答:以上物理成绩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3. 对某人的报告评价如下,问这个报告是否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年龄与评价的关联程度如何?
解:年龄与评价的相关程度十分显著,结合两样本评价“好”的比率,可知该报告是符合青年人的特点。
设:年龄与评价无关联,依题意

df=(R-1)(C-1)=(3-1)(2-1)=2
查χ
2表,df=2,

故

,同时,p<0.01
结论:年龄与评价的相关程度十分显著。
答:年龄与评价的相关程度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