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1)柯尔伯格把道德研究扩展到成人,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①前习俗水平(4-10岁)。儿童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这一时期又分为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和相对功利阶段。②习俗水平(10-13岁)。儿童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他们服从法则以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这一时期又分为寻求认可阶段和顺从权威阶段。③后习俗阶段(13岁以后)。道德观完全内化,儿童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进行选择;这一时期又分为法制观念阶段和价值观念阶段。
(2)科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事实上,有些人直到成年也没有超越寻求认可阶段或顺从权威阶段。
2. 随机从某总体选取10名被试,分别实施两次数学测验,两次测验的成绩见下表,问被试两次测验的成绩平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试对结果进行解释(α=0.05,df=9,t=2.262;df=18,t=2.552)。
10名被试两次测验的成绩
|
被 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测验一 | 65 | 48 | 63 | 52 | 61 | 53 | 63 | 70 | 65 | 66 |
测验二 | 61 | 42 | 66 | 52 | 47 | 58 | 65 | 62 | 64 | 69 |
由于总体方差未知,两个是相关样本,所以采用t检验。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0.05,所以被试在两次测验的平均数差异不显著。
3. 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例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思维等。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
(2)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j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3)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训练的思维方式,是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策略的思维方式。
4.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儿童的智力发展方面。其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另一个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一平衡的循环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第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他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但是他在不同的著作里,往往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但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皮亚杰理论的主要特色:一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二是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路线;三是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四是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五是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逻辑思维发展的独特理论。
5.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论
荣格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格是由若干不同,但彼此相互联系的系统(层次)组成的,即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构成。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以“原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2)人格动力论
荣格认为,构成人格结构的心理要素不能静止不动地支配人格,它们要在一定的心理能量作用下建构人格。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对闭合性的动力系统。
(3)人格发展理论
荣格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个性化的过程,即在意识的指导下,使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人格发展分为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4)心理类型理论
荣格根据态度倾向,将人划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类型;又提出了四种心理功能,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根据态度和功能的结合,人格类型分为八种: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感觉型。
四、综合题1. 下列这幅图给出了一个城市的犯罪率与电影院数量的关系,试根据这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表明x与y之间是什么关系?
(2)预测变量和被预测变量分别是什么?
(3)又已知图中数据的相关为r=0.8,那么能否判定由电影院数量可以解释的犯罪率变异性的比例?若可以,这个比例是多少?
(4)假设电影院数量和犯罪率之间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S
x=10.00且,S
y=8.00,计算b值,并说明b表示的含义。
②如果平均犯罪率为33.8%,电影院的平均数量为38.6,计算a的值,并说明a表示的含义。
(1)这幅图表明x与y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2)预测变量是犯罪率,被预测变量是电影院数量。
(3)已知图中数据的相关为r=0.8,那么可以判定由电影院数目可以解释的犯罪率变异性的比例,这个比例是r
2=64%。
(4)①b=r·(S
y/S
x)=0.8×0.8=0.64。b表示的是回归直线的斜率,也就是回归系数。
②

。a表示的是回归直线的截距。
2. 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红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
小红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5分。父母设法让小红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红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铆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红成绩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37名。寒假中小红没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红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她回答问题。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小红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原来语文一直是小红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自此以后,小红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近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父母对小红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
小红厌学情绪、弃学行为可以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来解释:
(1)归因理论。①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②小红进入高中后,在几次年级统考中名次后移,虽经努力而未见成效,就将自己的学业失败归之于能力低下,这一消极归因使其感到羞愧,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很不乐观,因而降低了学习的坚持性。
(2)自我效能感理论。①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②小红进入高中后由于几次考试连续失利,因消极的归因模式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学习成功的期望降低。当“改变失败结局”的目标一再受挫后,体验到更多的紧张、焦虑,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3)自我价值理论。①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自我价值需要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获得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维护自尊。小红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水平低。此时如果继续努力学习而成绩仍然不能提高,小红就不得不因承认自己“无能”,而面临丧失自尊的威胁;如果放弃学习,便可将学业失败归因于“没有学习”、“没有努力”,从而避免了自尊的丧失。因此,放弃学习是小红保护自我价值、避免自尊丧失的一种策略。
3. 心理测验的种类有哪些?并分别试述其特点。
心理测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测验分类系统。
(1)按测量对象分类
①智力测验:旨在测量个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比较著名的智力测验有“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②能力倾向测验:旨在测量个人的潜在的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一般分为两种: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③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成就。成就测验有两种类型:学科成就测验和综合成就测验。
④人格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2)按测量方式分类
①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优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试对被试的做题行为有仔细的观察,有机会获得测量分数之外的信息;二是主试与被试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多,容易与被试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三是对于一些特殊被试,只能采用个别测量,以便主试代替被试记录其行为反应。缺点是费时,测验手续较复杂。
②团体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由于同一时间内接受测量的被试多,不易有效地控制被试的行为,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3)按测验内容的形式分类
①文字测验:测验的内容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的。优点是实施比较方便,缺点是易受文化背景的影响。
②非文字测验:测验内容是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的,被试通过指认、手工操作向主试提供答案。
(4)按测验功能分类
①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成就测验的目的是测量个人在某一领域已经达到的实际成就,而预测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个人在未来某一方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②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
难度测验的功能在于识别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速度测验的功能在于识别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
③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描述测验的功能在于通过测量来描述某一特定群体在某一心理特质上的一般状况,诊断测验的功能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5)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①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
②目标参照测验
目标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也称标准参照测验。
③潜力参照测验
潜力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