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28. 以

为根音向上构成增三度音程,其上方音为______。
A.

B.

C.A
D.

A B C D
A
[考点] 音乐基本理论
[解析] 以

为根音向上构成增三度的音是

,音程音数为2.5。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共10分)1. 为下面诗词创作旋律。
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的意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创作提示】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是诗人贬官永州时所作,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借诗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这首诗按照诗句的意思应为白雪皑皑的群山,看不见飞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找不到行人的踪迹。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边钓鱼。
根据诗的意境,在谱写旋律时,旋律开头可从较高音区开始,衬托空灵、静谧、白雪皑皑的群山。旋律结束处音区要低、气息要长,表现诗人郁闷的情绪。此外,歌曲每个乐句的旋律线也可设置成由高向低的走势,表明音乐的发展和诗句意境相联系。诗歌谱曲无固定套路,但要遵循词曲结合紧密,歌曲结构规整、曲调流畅的原则。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5分)1.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今夜无人入睡》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环节,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歌剧产生兴趣,培养对古典艺术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学唱、讨论,领略歌剧音乐的魅力,认识音乐在歌剧中提示剧情、抒发情感、营造气氛等功用。
【知识与技能】在欣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情感学唱《今夜无人入睡》的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恰当准确的情感演唱歌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难点】在演唱时注意换气处理、弱起进入的准确性,前倚音的唱法,用恰当的情绪和声音表现歌曲;体验歌剧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欣赏视频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
师:同学们,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听了这首作品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呢?这音乐仿佛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可以描述一下吗?
生回答。
简介《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小调。歌曲清丽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情韵,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它也是最早传到外国的中国民歌。
2.过渡
问题:就是刚才欣赏的那个视频片段,请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茉莉花》的曲调被引用在哪部外国歌剧中吗?(学生自由回答)
答案:这个曲调在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女声合唱就引用了此曲。
过渡:今天我就来学习一首《图兰朵》里面著名的唱段《今夜无人入睡》,感受一下歌剧音乐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欣赏《图兰朵》中不同的唱段,了解本剧所表达的思想和主要内容,为后面学习《今夜无人入睡》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授
1.欣赏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1)教师播放《今夜无人入睡》视频。
师: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你感受到演唱者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
师:这段歌剧咏叹调是王子卡拉夫猜出公主的谜语之后,在等待自己命运最后判决的前一夜,从忐忑不安到坚信爱情的心理变化过程。知道这位歌唱家是谁吗?他用的是什么演唱方法?这种唱法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师:演唱者是帕瓦罗蒂,使用的是美声唱法,声音立体,能传很远很远。为什么歌剧要选用美声唱法来演唱呢?难道它与情感的表达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这种演唱方法,并一起来探究美声唱法与情感的表达的关系。
(2)教师范唱《今夜无人入睡》片段。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各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今夜无人入睡》刻画了王子卡拉夫细腻、复杂、挣扎的心境,塑造了一个具有坚定的爱情信念、无所畏惧的王子形象。
(3)带领学生用“lu”找头声模唱歌曲旋律,感受美声唱法赋予咏叹调的魅力。
师:从上面的体验中,我们得出,歌剧中包含了哪些艺术形式?以什么为主?(生自由回答)
师:歌剧是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既然是以歌唱为主,我们不妨来亲身感受一下歌剧中人声带来的美妙感受。
2.歌曲学习
(1)展示《今夜无人入睡》谱例。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部分片段,按照之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用“lu”音的头声模唱歌曲旋律,感受美声唱法的共鸣效果。
(提示:深呼吸吸气,在腹部支撑,用半打哈欠的状态慢慢呼出)
(2)跟范唱录音轻唱曲谱。
教师指挥,用手势提示换气部分和情绪处理。
(按乐句在歌词逗号处换气,有助于理解乐句内容)
(3)视唱歌曲。
展示《今夜无人入睡》谱例。
以“lu”音在老师指挥下,用准确的声音演唱整曲。
(4)学唱歌词。
带着表情诵读歌词。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描述把握角色,带歌词演唱歌曲。
(5)学唱整曲。
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自信地演唱全曲。
(三)巩固提高
分享音乐,分角色演绎《今夜无人入睡》。请部分或个别学生上台演唱,请另一部分同学根据故事情节,随着歌曲即兴表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和编创能力,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使更多的学生尝试创编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世界顶级男高音的精彩表演,亲自感受了歌剧的魅力。请大家在课后上网查找一些关于中国歌剧的资料,并为歌剧《刘三姐》中的歌曲《歌墟问答》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预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 案例:
在八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同学们以《金色的秋天》这节课为中心展开了讨论,学生对课中“人民栽歌载舞、欢庆丰收”“秋高气爽的景色”“猎人们打猎,动物们东躲西藏”这三段情绪的顺序争论不休,教师参与其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讨论,并随着音乐仔细地聆听、感受。同学们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确立了音乐主题的顺序,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本堂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这个案例是一个优秀案例。
(1)在本案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并展开激烈的讨论,以对课中“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秋高气爽的景色”“猎人们打猎,动物们东躲西藏”三段情绪的顺序进行争论的方式开始了本堂课的内容,与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相符。
(2)教师参与其中,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谈论,确立了音乐主题的顺序,在整节课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很生动地上完了这节课。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阶段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共15分)1.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阶段进行评析。
【课题名称】《青春舞曲》
【教学内容】唱歌课——《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演唱《青春舞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3.通过欣赏,了解维吾尔族民歌与舞蹈的基本特点。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愉快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表现歌曲乐观向上、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2.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曲目,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及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
课件展示:学生收集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新疆的风光图片和当地居民的舞蹈视频。
2.师生问好。
课件展示:课题。
3.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看到本节课的音乐主题《新疆之歌》,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
4.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交流新疆的风光美景、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及音乐特点、熟悉的维吾尔族音乐作品等。
5.向学生进一步介绍相关的知识。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
1.导入:提问学生所了解的新疆音乐。
师:“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请同学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曲式结构以及音乐风格。”
课件播放谭晶演唱的《青春舞曲》。
2.提问:歌曲的名称。
课件出示:曲名。
3.了解:词曲配译作者——王洛宾。
课件展示:王洛宾的简介。
4.分析歌曲。(4/4拍,中速稍快,中强,热情、活泼、欢快,一段体,民歌风格)
课件:歌曲分析。
5.交流:维吾尔族舞蹈的独特动作。(指生回答并示范)
6.感受:新疆舞蹈的律动。
课件播放民族唱法版《青春舞曲》,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律动,请跳得好的同学做示范。
7.探究:歌词的韵律和深刻含义。
课件播放伴奏版《青春舞曲》,指导学生随音乐按节奏演唱歌词。
(歌曲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的变化为借喻,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人的青春就像歌词中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要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8.突破:演唱难点。
指导学生接唱每句尾词,与老师合作完成歌曲。
9.训练:为歌曲伴奏。
课件出示节奏型,指导学生用自制乐器或击掌的方式,以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10.表现: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11.自评:演唱的优缺点。
播放演唱录音,学生自评。
(三)表现创作、拓展提高
1.同学们,我们刚才的演唱属于哪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声乐的演唱形式还有哪些呢?
(独唱、对唱、二重唱、齐唱、轮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等)
2.思考:除了演唱之外的其他表现方式。
3.排练:指派演奏、舞蹈、绘画队的队长,自由分组设计表演,教师随机指导。
课件展示新疆风光、民俗图片,播放背景:梦之旅合唱版《青春舞曲》(罗大佑演唱的摇滚版《青春舞曲》、网络歌手B.A.D组合演唱的改编版)
4.表演:演唱队、演奏队、绘画队、舞蹈队,分别依次展示。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1)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和表演,学习了《青春舞曲》,了解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及舞蹈的特点。每个人的青春就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2.宣布下课,师生告别。
此教学设计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之处,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1)优点:该课例的教学过程环节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深浅合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其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本课例的教学重难点合理,教学过程非常充实、清晰,而且整个课堂节奏把握得比较准确,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与地理学科中的知识进行相互关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缺点:本课例在教学目标未依照新课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目标进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