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沫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当时高祖(孝文帝)开始建立发给官吏俸禄的制度,法规禁令都很严峻,官员们侦察了解的情况,无不一一揭发检举。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 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漾漾,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6. 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最后一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离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海南杂忆
茅盾
①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②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③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④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⑤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⑥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几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⑦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
⑧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⑨我们的车子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万顷平畴的稻田之间的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是奇观。
⑩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枝顶聚生如盖,雷雷似珍珠,远看去却又像一批百练。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吗?”
“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刚不久路旁就有鸭脚粟。”
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她说:“喂畜牲。可是,还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我告诉他,明朝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大熟八月登”以后,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以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怪不得王佐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
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1963年5月13日
(选自茅盾的散文《海南杂忆》,有删改)
7. 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8. 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①“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②“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的古代名臣。
9. 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
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看似是赞美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10. 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①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②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三、课程理论1.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完成下列填空。(按照序号依次填写)
关于阅读的评价,第四学段侧重考查
① 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高中阶段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
② ,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
③ 。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①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
②抽象思维能力
③作出初步的评价
四、教学实践1. 依据下面的教学设计片段,推断出这篇诗歌的教学目标。
《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
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最后,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做凌霄花,不做痴情的鸟儿,不做泉源、险峰,也不做日光和春雨,却要做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做简单的阐述。
提示:“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二、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的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可以把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象。
三、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
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
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应该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和朦胧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说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试着理解它们的象征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渴求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 依据下面的课文和课程教学实录,完成(1)~(2)题。
【课文】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教学实录】
生1:我明白了,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理想和人生信念的追求。
师:这种信念和追求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用了什么手法?
生2:是通过丁香姑娘表现出来的。用了象征的手法,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师:很好。那么在这个条件下我们来分析“雨巷”和贯穿全诗的“我”象征着什么。
生3:“我”代表着在现实和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
生4:“雨巷”象征着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黑暗社会。
师:同学们理解很到位。这首诗用象征手法为我们营造了含蓄、朦胧的氛围环境。这里我有一个疑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5:可能与诗人的审美理想有关系,就像唐朝以胖为美,宋以消瘦为美一样。
师:我明白了,你是说作者喜欢现代版的“林妹妹”。
(生大笑)
师:一个人的作品不可否认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我想这个同学的观点是讲得通的。
生6:我是结合着诗人的生平和生活时代来思考的。诗人一直追求着美好的理想,并积极地投入战斗,但革命的失败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对自己的追求与拯救时代的希望产生了质疑。旧的奋斗失败了,而新的希望又在哪里?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在这种迷惘与探寻中,新的道路尚不明确,因此象征他理想和希望的丁香姑娘也不会很明朗、阳光,而是笼上了忧郁、飘忽、迷离的特色。(生热烈的鼓掌)
师:分析的太好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7:有!文章最后一节,在丁香姑娘消失后,诗人并没有绝望,一直在雨巷中执着地追寻、守望。
师:是的,诗人并没有彻底绝望,而是在幻灭中依然追求。正是由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戴望舒最终走出了悠长、寂寥的雨巷,找到了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师:让我们带着对作品的感悟和对诗人的崇敬重读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师生齐读全诗)
(1)根据课文和教学实录中生4的回答,教师在①处提出了什么问题?
(2)②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接着又对其进行了精炼总结提升。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完成总结、提升?
(1)既然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那作者又为什么将姑娘写得如此哀怨?
(2)这首诗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诗人内心的彷徨和沉郁反映在笔下的物象上,就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忧郁美丽的丁香姑娘。难道作者就一直这样痛苦不可自拔了吗,有没有积极的一面?
3. 依据下面的教学设计,完成(1)~(2)题。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家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师:老师以充满温情的语气给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看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主题:(读一读,说一说,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生带问题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2.“分歧”是怎么解决的?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
爸爸:孝顺、有责任。
奶奶:慈爱,体谅。
妈妈:温柔、孝顺。
“我”:乖巧、懂事。
4.体悟写法。
像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就叫“以小见大”。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四、质疑、体悟。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是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涵着真挚的感情。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对提交的问题进行讨论:
1.题目改为《三代》行不行?
2.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不可以将顺序调换?
3.课文写一家人散步为什么还要描写景物?[探讨品读](景色美)
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情感关)
5.找出对称句,有感情地朗读,以“母爱”为话题学习用对称句说一句话。[学生的说话充满着激情的诗意](形式美)
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时相机归结出文章的“三美”。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对“质疑、体悟”环节中的教学过程作简要评析。
(2)请给这篇教学设计补充一则教学结束语,使教学设计完整。
(1)“质疑、体悟”环节的教学过程充满创新活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本案例环节体现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任务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深人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凭自己的经验,谈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研究中读懂了作者匠心安排的“散步”。因此探究有利于创新。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五、写作表达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 我的时间
亘古的钟声骤然划破天际,伴随着清晨第一缕刺破云层的霞光,聚焦在本只属于自己的画卷上。画卷上的笔墨无关他人的辉煌,却是——只属于我的时间。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到来是悄无声息的,然而离开时万物却承载着我们的牵绊。很少有人明白,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哪里。碌碌无为者,仓促走过他的一生,就如一粒拂过眼帘的尘土。但我们的使命绝非只是做一粒微茫的尘土。
人人都想着成功,毋庸置疑。纵然成功的秘籍有一千万种,可它都不属于你,因为成功从来不可复制!你的时间之城要由自己构建。
如果不是亲身走过,你永远也不会明白向前迈进的路途是多么的坎坷与漫长!每一座山峰的翻越都是一次梦想的历练,每一次成功的攀登都是自我超越的实现;纵使成功的路上起伏跌宕,我也愿意在我的时间里走完这段人生的征程:纵使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历史不会盛赞第二个登上珠峰的人,那又何妨?成功从来不是拿来炫耀的财富,而是每个付出了血和泪的勇士赠予自己最好的慰藉;纵使我所获得的成功并非独一无二,但这份喜悦是我在自己的时间里创造的,在我的世界里,它弥足珍贵。
时间是永恒的,但它却从不回头张望,因为它只有一个方向。选择做时间的主人,乔布斯·史蒂夫放弃占用了他时间的大学课程,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征服了电子产品界;张艺谋用智慧的创造能力为北京奥运会书写了独领风骚的新篇章;李娜凭借惊人的毅力重返网坛,打破亚洲网球运动员的最佳纪录,大获法网冠军。他们的时间,由他们努力创造。
世界在变,然而真理不变:在适当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早摘的果子从不香甜,强迫一朵花提早开放是愚人的梦想。我们身处当今世界,万物与我为一。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最正确的规划,因此我的时间必须由我用生命的长度来度量,人生的精彩必须用我丰富的经历来书写,生命无限的奇迹必须用我的灵魂来创造!如马克思所说:“我立志从事最能为人类谋利益的职业”;如保尔·柯察金所言:“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如周恩来总理年幼时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我们的心与世界的脉搏一起跳动时,我们的时间便得到了永恒。我将在我的时间里努力追求我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