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面对面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对 错
B
[解析] 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2.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特征。
对 错
B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3. 幼儿发生扭伤时,教师可先用热水敷于幼儿患处。
对 错
B
[解析] 扭伤时,可用冷水敷于患处,使毛细血管收缩止血,同时还可以起到止疼的作用。一天后再改用热敷,以改善伤处的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和疼痛。
5. 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冬季,主要因保暖过度导致。
对 错
B
[解析]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
6. 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四肢。
对 错
B
[解析] 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所以四肢容易发凉或青紫。
7. 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发展、变化以及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依赖于理性经验,并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得到发展。
对 错
B
[解析] 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渐近、变化以及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依赖于感性经验,并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得到发展。
9. 上课时,个别幼儿喊口渴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停止教育活动,督促所有幼儿喝水。
对 错
B
[解析] 教师上课时遇到个别幼儿口渴,应及时让口渴的幼儿到饮水处饮水,而不是督促所有幼儿去喝水。
10. 幼儿园内禁止吸烟、饮酒。
对 错
A
[解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规定,幼儿园内禁止吸烟、饮酒。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案例一
背景:在一次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猫脸的左右两边各画了对称的四根胡子。一男孩叫道:“老师,猫的胡子不是这样画的,猫的胡子是长在鼻子上的!”
教师:“嗯,我画错了吗?”老师愣了一下。
男孩:“不是这样画的,是长在鼻子上的。”
教师:“我看到的好像是长在脸上的,等会儿去看看?”
男孩:“是长在鼻子上,好吧。”
结果:参加本次教学活动的所有孩子画的猫,胡子都是长在鼻子上的。
案例二
一次幼儿园大班绘画教学活动的幼儿操作环节,孩子们都在认真地作画。
一个男孩抬头看了一下对面女孩的画说:“画得这么难看!”女孩说“你画得才难看。”两人相视一笑又继续作画,教师听到了严厉地说:“不要管人家!”两个孩子听了赶紧把头低下。
请分别就上述两个案例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 就教师在美术活动不同教学环节中对幼儿的回应做出评析。
①案例一中,很明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失控了,没有很好地掌控课堂。当有男孩质疑老师:猫的胡子是长在鼻子上,而不是脸上的。老师把关注点放在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上,没有真正领会孩子提出这样问题的原因。孩子一再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没有做出正确的在美术活动中应有的回应,幼儿的绘画活动并不像成年人的画作一样要求写实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想象、感受对物体的美的感觉。
②案例二中教师的回应确实有效控制了课堂秩序,但是也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
2. 就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言语互动价值以及操作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美术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幼儿教学活动。其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美术启蒙教育将会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不仅涉及师幼关系问题,还涉及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②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想法、意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意见,针对幼儿的疑惑,教师需要做出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回答,并同时启发幼儿更多的思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幼儿教师的一大任务,这是因为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并帮助他们解决交往之间发生的冲突,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
3. 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春游,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满目的春色,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突然路边的广播里响起了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是《两只蝴蝶》啊。”随即合着音乐唱了起来“亲爱的,你慢慢飞……”孩子们热闹的大合唱顿时引来了游人的止足观看和议论。有的说:“唉!这么小的孩子就唱这种歌了,他们知道自己唱的什么吗?”有的说:“老师怎么能让孩子唱这样的歌儿呢?”带队老师望着沉浸在歌声中的孩子和议论纷纷的游人,不知如何是好。
假如你是带队老师会怎么办呢?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组织幼儿春游,是为了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成长,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至于说路途上一些不被成人理解的行为,是可以“放纵”一下的行为,不能立即扼杀幼儿的兴趣,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春游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幼儿的这种表现视而不见,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幼儿会唱这种歌曲,不一定出于某人所教,或者是发自内心而唱,是他们好模仿的结果。设身处地,教师不应制止他们,可以借助幼儿刚才的激情,引导他们唱本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歌曲。这样幼儿的兴趣肯定会比刚才唱《两只蝴蝶》还高,同时老师也在无形中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这种无声的引导比严厉的呵斥、禁止所产生的效果更好些,幼儿比较容易接受,也不影响幼儿春游的心情。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4. 朵朵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胸前有很多小珠子。我发现她经常用手剥小珠子,为免发生意外,我阻止了她好几次。中午,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朵朵把一个珠子塞到鼻子里了。”我赶忙跑过去,这时朵朵的神情很紧张,张开嘴巴在呼吸。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发生材料中所述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幼儿鼻腔进入异物,要让孩子改用口腔呼吸,面向有光亮的地方,令其抬起头并用手指将鼻尖向上推起,用手电筒照射即可看到异物,此时不可立即拿镊子钳夹,以防异物被推向鼻腔深处。对于年龄稍大而又听话的孩子,可用手指压住未堵鼻孔,令其低头并做擤鼻涕的动作,异物即可随气流冲出鼻孔,或是部分露出鼻腔。如果露出鼻腔的异物属圆形且表面光滑,可用大拇指压迫患侧鼻翼,将异物挤出鼻腔。也可以让幼儿闻胡椒粉等刺激性气味,促使幼儿打喷嚏,有可能将异物喷出。
对于无法取出的鼻腔异物,老师不要强行取出,以免损伤鼻腔或形成呼吸道异物,特别是不能用镊子去夹圆形的异物,否则会越夹越深,一旦异物滑向后方掉进气管,就可能会危及幼儿生命。老师应设法劝阻儿童哭闹,让幼儿改用口腔呼吸,然后迅速抱送医院治疗。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25分)1. “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狐狸紧紧地跟在后面。院子的中央有一只钉耙,狐狸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门上,狐狸被打得头昏眼花。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狐狸还是紧紧地跟在后面。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通”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越过干草堆,狐狸仍然紧紧地跟在后面。眼看就要靠近母鸡了,它向前一扑,却一下子钻进了干草堆里。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经过磨坊。面粉袋的绳子缠在了母鸡的脚上,当狐狸经过的时候,面粉袋的口“哗”地打开了,面粉洒在了狐狸的身上,压得狐狸动弹不得。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穿过篱笆。狐狸看见篱笆的缝隙太小,钻不过去,就用力一跳,不偏不倚正好跳到山坡上的小推车上。小推车顺着山坡轱辘轱辘往下滚。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钻过蜜蜂房。狐狸趴在小推车上,“轰”的一声撞倒了蜜蜂房。蜜蜂房里的蜜蜂“嗡嗡”的纷纷地向狐狸飞去,狐狸撒开四条腿飞快地没命逃走。
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母鸡萝丝去散步”设计一个大班早期阅读活动。
[参考设计]
早期阅读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大班)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分析画面,初步认识“走过”“绕过”“翻过”“钻过”四组汉字。
(2)理解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联系。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能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图书10本及PPT课件。
(2)《母鸡萝丝去散步》大图片6幅。
(3)“走过”“绕过”“翻过”“钻过”字卡。
活动过程:
(1)出示封面,猜测故事情节,引起兴趣。
①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书名叫《母鸡萝丝去散步》。
②你从封面上看到了谁?(母鸡萝丝,一只狐狸)
③那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些什么?(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猜想)
(2)观察图片,并尝试根据观察来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①演示图片1~2,教师讲述故事1~2页: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一只饿得发慌的狐狸从后面悄悄跟了上来。萝丝走出院子,你在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②提问:母鸡萝丝会被吃掉吗?可能会是什么结果,你来猜一猜?说一说?(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
小结:原来故事还藏着这么多秘密,如果你仔细看画面,还能讲出更好听、更有趣的故事。
③出示池塘、干草垛、磨面房、栅栏和蜂箱的大图片,让幼儿分组猜测。
a.萝丝还绕过池塘、翻过于草垛、经过磨面房、钻过栅栏、走过蜂箱,在这些地方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先挑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站在下面,然后仔细看一看,再猜一猜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b.幼儿分组自由交流。
c.每幅图片教师请一个幼儿讲述。
d.讨论:萝丝散步时去过池塘、干草垛、磨面房、栅栏和蜂箱等地方,它是怎样来到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动作?
出示字卡,集体念读“走过”“绕过”“翻过”“钻过”。
(3)师幼完整阅读,感受作品的幽默和风趣。
①演示PPT课件,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②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示范加入拟声词,声情并茂地讲述图片1~3页。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一只狐狸跟在他后面。萝丝走过院子,狐狸扑上来(停顿一下),“铛……”,钉耙狠狠地打在狐狸的脸上。萝丝又来到池塘,狐狸又扑向萝丝,“扑通……”,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③演示剩余图片,引导幼儿用相同的方法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幼儿交流讨论故事情节,加入适当的表示声音的词语进行讲述(“哗”“咣当”“嗖”“轰隆”“嗡嗡”……),教师请个别幼儿选择喜欢的情节加入拟声词讲述。
④教师加入拟声词,声情并茂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边看书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4)演示PPT课件,师幼共同讲述,体验阅读的快乐。
现在老师来讲母鸡萝丝散步的故事,小朋友们来讲狐狸发生的故事,讲的时候加入拟声词和动作。
活动延伸:
(1)可以和孩子继续讨论: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2)在语言区进行角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