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公卫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56
A
1
型题
1. 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
A.统计检验结果
B.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
C.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
D.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
E.研究队列中存在的混杂结果
A
B
C
D
E
C
2. 区分历史性队列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依据是
A.依据追踪观察的时间
B.依据所获结果检验水平
C.依据暴露程度
D.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
E.依据论证强度
A
B
C
D
E
D
3. 队列研究设计在确定暴露因素时要全面考虑的问题有
A.定量指标、暴露水平、暴露时间、暴露连续性
B.定性指标、暴露早晚、暴露方式、暴露终止时间
C.等级指标、暴露先后、暴露主次、暴露起始期
D.量化指标、暴露有无、暴露来源、暴露间歇期
E.概率指标、暴露性质、暴露强弱、暴露组距长短
A
B
C
D
E
A
4. 相对危险度是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A
5. 特异危险度AR指
A.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B.实验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C.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
D.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
E.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
A
B
C
D
E
D
6. 在队列研究中,最常用于分析疾病与危险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
A.RR
B.OR
C.AR
D.PAR
E.P值
A
B
C
D
E
A
7. 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C.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
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A
B
C
D
E
E
8.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2.6,95%的可信区间为1.7~3.4,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率差为1.7
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
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2.6倍
E.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A
B
C
D
E
A
9. 在队列研究中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D
10. 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具有好的代表性
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能较直接地确定疾病与因素间的因果联系
D.容易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
E.研究的结果常能外推到整个人群
A
B
C
D
E
C
11. 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
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
D.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
E.相对危险度
A
B
C
D
E
E
12. 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用哪一指标衡量
A.绝对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特异度
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E.比值比
A
B
C
D
E
B
13. 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
A.绝对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特异度
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E.人群归因危险度
A
B
C
D
E
E
14. 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能直接估计因素和疾病的关联强度,可计算发病率
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
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
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
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A
B
C
D
E
C
15. 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病死率
D.现患率
E.死亡率
A
B
C
D
E
B
16.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A.RR
B.AR
C.PAR
D.ARP
E.死亡比例
A
B
C
D
E
C
17. 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
B.现况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研究
E.专题调查
A
B
C
D
E
A
18. 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
B.社区试验
C.现场试验
D.临床试验
E.干预试验
A
B
C
D
E
A
19.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
B.有平行的对照组
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前瞻性研究
A
B
C
D
E
C
20.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患者
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A
B
C
D
E
D
21. 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
B.目标人群不同
C.人选标准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A
B
C
D
E
D
22.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必须有干预措施
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
E.是前瞻性研究
A
B
C
D
E
B
23. 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
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
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A
B
C
D
E
C
24. 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
A.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
B.评价治疗药物和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
C.评价干预措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
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
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
A
B
C
D
E
C
25. 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定群研究
D.实验研究
E.横断面研究
A
B
C
D
E
D
26.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
B.均是前瞻性研究
C.均是回顾性研究
D.均是实验性研究
E.均是描述性研究
A
B
C
D
E
B
27. 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
B.保护率
C.效果指数
D.发病率
E.病死率
A
B
C
D
E
A
28. 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
B.治愈率
C.生存率
D.保护率
E.好转率
A
B
C
D
E
D
29. 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效果指数
D.病死率
E.感染率
A
B
C
D
E
C
30. 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
A
B
C
D
E
D
31.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
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
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
A
B
C
D
E
A
32. 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临床试验
D.社区干预试验
E.现场试验
A
B
C
D
E
C
33. 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
B.标化率、续发率
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
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
E.保护率、效果指数
A
B
C
D
E
D
34.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肓法是指
A.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
B.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试验设计
C.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结局
D.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目的
E.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
A
B
C
D
E
A
35. 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
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
D.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
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
A
B
C
D
E
A
36. 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
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B.能够及早治疗患者或预防和控制疾病
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
D.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E.省时、省钱、省力
A
B
C
D
E
C
37.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
A.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
B.易失访
C.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
D.论证强度不如分析性研究
E.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
A
B
C
D
E
D
38.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盲法的目的是为了
A.受试对象的安全
B.减少主观偏倚
C.增加统计检验效力
D.减少样本量
E.防止失访
A
B
C
D
E
B
39.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
A.抽样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错误
E.逻辑误差
A
B
C
D
E
B
40. 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
A.入院率偏倚
B.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
C.检出偏倚
D.测量偏倚
E.无应答偏倚
A
B
C
D
E
D
41. 队列研究容易出现的重要偏倚是
A.回忆偏倚
B.测量偏倚
C.选择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A
B
C
D
E
D
42. 混杂因素成立的基本条件
A.只须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
B.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
C.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D.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E.既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并且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A
B
C
D
E
E
43. 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问题时,很多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
A.暴露怀疑偏倚
B.报告偏倚
C.无应答的偏倚
D.诊断怀疑偏倚
E.测量偏倚
A
B
C
D
E
B
44. 下列属于选择偏倚的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暴露怀疑偏倚
C.入院率偏倚
D.时间效应偏倚
E.失访偏倚
A
B
C
D
E
C
45.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A.在调查过去的暴露史时由于记忆不清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
B.在测量结局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
C.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抽样引起的误差
D.由于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未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E.随访对象流失
A
B
C
D
E
C
46. 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
A.随机
B.配比
C.分层分析
D.分级分析
E.多因素分析
A
B
C
D
E
D
47. 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是
A.无应答偏倚
B.混杂偏倚
C.抽样误差
D.易感性偏倚
E.报告偏倚
A
B
C
D
E
D
48. 奈曼偏倚是指
A.诊断怀疑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测量偏倚
A
B
C
D
E
C
49. 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
A.诊断怀疑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测量偏倚
A
B
C
D
E
E
50. 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检出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测量偏倚
A
B
C
D
E
C
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