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简述隋代绘画作品《游春图》的艺术特征。
(1)《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2)《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它反映了我国早期山水画的风格与技巧特色,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
(3)《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现出的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
(4)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确实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掌握,这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
[考点] 中国美术史
2. 简述清初四僧的艺术成就。
(1)清初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髡残和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
(2)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移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
(3)他们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抒发性情,创作时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的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有不同,但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4)四僧以朱耷的艺术个性最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代表作有《荷石水禽图》等。石涛绘画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
[考点] 中国美术史
3.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社会作用的认识等。
(2)具体方法:用形象的道具创设情境;用精美的范作创设情境;用逼真的音像创设情境;用生动的角色创设情境;用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用端庄、准确的体态创设情境等。
(3)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阐述。
[考点]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实施
4.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2)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4)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考点]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实施
三、案例分析题1. 案例:
陈老师在《动漫天地》一课的展评作业环节中,开展了以“动漫世界”为题的展评活动。教师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学生作业进行总结评价,并对不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一般的学生都给予极大的鼓励性评价。
问题:请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建议谈谈你对该教师评价的看法。
陈老师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建议指出:①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而不能仅凭教学的经验对学生作业做出主观性的评定。②评价时应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陈老师只注重了美术学习的结果。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这要求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展开。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而陈老师只进行了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实施评价时只进行了鼓励,没有帮助学生克服弱点。
[考点] 教学评价
2. 案例:
李老师在《了解纹样》一课教学时,身着少数民族服装进屋,让学生观察自己身着的少数民族服装上有规律的纹样,引导学生去了解纹样是如何设计的,从而导入课程。李老师询问学生,纹样色彩搭配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从而得出色相、明度和纯度,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张图,让学生自主讨论,通过对每幅图中运用颜色的不同、颜色明度、颜色纯度的分析。老师又在黑板上绘制出简单纹样并总结,可以把纹样的颜色搭配形式分为同一色、类似色、对比色三种,同时了解纹样的设计特点。
问题:李老师在上课中用到了什么教学方法?都有什么好处?
(1)情景法。李老师身着少数民族服装进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着的少数民族服装上有规律的纹样。情景法非常具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2)演示法。李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这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演示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讨论法。李老师让学生自主讨论,通过对每幅图中运用颜色的不同、颜色明度、颜色纯度的分析。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4)讲述法。整个过程就是教师讲授的过程。讲述法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5)提问法。整个授课过程以问答的形式进行。提问法可以引发学习动机、引导思维方向和深度,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考点] 教学实施
四、教学设计题1.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参考设计]
【课题】我们的画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布置展示一次成功画展需做哪些准备工作;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能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为不同的美术作品装裱、美化,设计海报和请柬以及做和画展的一切准备工作。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提高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将举办画展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趣味性相融合。
教学难点:实践与展示设计制作过程,即能运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为不同的美术作品装裱美化,设计海报、请柬以及为画展做准备的布置与分工。
【教学准备】
地理位置图、一般展览的策划书样本、参观展馆或画廊实录影像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美术展览,学生们欣赏美术展览,并思考一个美术展览是如何创办的?从而引出课题《我们的画展》。
环节二:讲述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人人都是会展设计师,如果现在你需要策划一次画展,你该从哪里人手?你首先要做哪些事情呢?
教师介绍办画展的知识。
教师提问:从多媒体展示的美术作品来看,美术作品分类为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补充总结:分为中国画、水彩画、速写、版画。
2.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你策划一场画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小组讨论:策划举办画展的内容、形式、场地等。
教师总结策划的过程:
(1)确立画展的主题和内容(规模、参展范围、作品类型)。
(2)搜集作品(发展览公告、征集、邀请、寻找等)。
(3)整理作品(挑选、评价、作品分类等)。
(4)筹划、装饰作品、布展(作品装帧、场地设计、宣传品设计)。
(5)展览、组织参观(新闻发布、接待、讲解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布置展示一次成功画展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环节三:策划练习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策划画展的主题,完成画展的策划方案,并搜集、整理画展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搜集的途径:通过征集、募集、寻找、邀请等方式,尽量多地搜集作品。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环节四:学生展示
1.分小组展示并讲解策划方案(画展的主题、内容、场地、宣传等)。
2.展示搜集的作品并介绍。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绘画的分类知识。
学生实践策划画展的过程。
环节五:小结作业
收集自己喜爱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策划画展,详细说明策划过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