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纬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纬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纬度,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能力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韦纳认为,每一纬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源纬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纬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纬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的成败期望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收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2. 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与报告?
评分时,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绝对标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而且绝对标准强调,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背景情况的差异,所以他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可比较的。它对应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评价。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应于常模参照评价。相对标准的评价不仅与学生自己的成绩有关,还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有关。
五、材料分析(本大题共13分)1. 广西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老师视学生为儿女、爱生如命,用慈父般的真爱,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35年来,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了300多名学生上完了高中、大学,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善款,资助了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他对学生的爱,系在前途命运上,落在生活细微处。在宿舍看到学生从厕所出来,他都要叮嘱他们先跺一下脚,不要把水带到床边。他还叮嘱学生晒衣服时,衣服要拧干,太阳出来要晒被子,降温了要添衣服。学生们被雨淋了,广播里就会传出他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他做这些事,分明怀着一颗父亲的心,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校长爸爸”。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3月18日,有改动)
结合材料分析莫校长受学生尊敬的主要原因。
材料中的莫校长之所以深受学生尊敬,是因为莫校长具有崇高的道德素养,莫校长践行了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和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材料中莫校长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能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是师德的灵魂。材料中莫校长视学生为儿女,爱生如命,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体现了关爱学生。
(2)材料中莫校长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材料中莫校长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生活中的细处,兢兢业业,35年来利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体现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热爱。
(3)材料中莫校长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能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莫校长不仅关心学生的生活,还关心学生的发展,莫校长利用各种渠道筹集善款,资助了近2万名贫困学生圆大学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规范。
作为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谨记自己的光荣使命,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才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