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
(2)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3)注重研究学法。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
(5)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佳选择。
2.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五、材料分析(本大题共13分)1. 某班黑板旁边贴着一张班规: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教师提问回答不出,每人每次罚款2元;上课迟到者,每人每次罚款3元;上课不专心听讲或交头接耳者,每人每次罚款4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钟某是该班的学生,其父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的母亲突然生病,为了照顾母亲,他上学迟到了,成了第一位受罚者。第二天,他以买笔为由,向母亲要了3元钱,“主动”交给了班上的生活委员。这条班规制定实施仅1个月,就有13位同学受罚。对此,学生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老师们则认为对违纪者实行经济制裁,会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这样的班规合法吗?学校是否有罚款权?
这样的班规是违法的,学校没有罚款权。
(1)这种班规会破坏教师的形象,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这种班规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容易激化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3)学校不具有罚款权。罚款是行政处罚,只有特定国家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
(4)在班级中实施罚款制度,使学习成绩与金钱挂钩,有些学生为了交罚款对家长撒谎,这样会误导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班级罚款危害甚大,班主任应当坚决摒弃这种做法,改为其他更合理的方式鼓励先进生激励后进生。
[考点]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