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 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四、辨析题1. 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提问、析疑、预测四种策略。
题干表述错误。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提问、析疑、预测四种策略。交互式教学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学会阅读领会,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的。而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分为小组,一般两个人为一组,由一个学生主讲学习材料,另一个学生听,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同学互换角色,依次轮流进行,直到学完整个材料。题干弄混了合作学习模式和交互教学模式的概念。
2. 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为公民服务,并让公民感到满意。
(1)服务型政府是指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我国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2)政府一方面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要履行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同时公民也应该相信政府,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
(3)因此,政府不是什么事情都管,应该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增强服务。该辨题是不科学的。
五、材料分析题1. 下面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材料二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9.6%;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422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截至2005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620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3万多家。中国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是把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4万亿美元左右,人均提高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胡锦涛《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美国西雅图午餐会上的讲话》
(2006年4月19日)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作了哪些丰富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阐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首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次,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次,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出现。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拓展和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它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首先在于对国情的正确判断和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和立足点。
第三,它是我们在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3)新世纪新时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