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分类模拟题66
一、A
1
型题
1. 下列含碘酪氨酸衍生物中哪种生物活性最强
A.T
4
B.γT
3
C.T
3
D.MIT
E.DIT
A
B
C
D
E
C
2. 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维生素D
3
A
B
C
D
E
D
3.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
A.生长素
B.甲状腺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
E.性激素
A
B
C
D
E
B
4. 使血糖含量降低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升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
A
B
C
D
E
E
5. 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促胃液素释放
C.胰升糖素释放
D.血糖浓度升高
E.血糖浓度降低
A
B
C
D
E
D
6.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
A.促甲状腺激素
B.生长素
C.缩宫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黄体生成素
A
B
C
D
E
C
7. 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下列哪项错误
A.不参与应激
B.促进肝外组织蛋白分解
C.促进糖异生
D.促进肾保钠、保水
E.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A
B
C
D
E
A
8.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会出现
A.血中ACTH含量升高
B.血中ACTH含量降低
C.血中ACTH含量不变
D.血中ACTH含量先降低后升高
E.血中ACTH含量时高时低
A
B
C
D
E
B
9. 下列哪项不是生长素对机体的作用
A.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
B.促进蛋白质合成
C.抑制糖利用,升高血糖
D.加速脂肪氧化
E.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A
B
C
D
E
E
10. 机体受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迷走-胰岛素系统
C.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E.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A
B
C
D
E
E
11. 检测血液中哪种物质的浓度最能反映甲状腺功能
A.促甲状腺激素
B.结合型甲状腺激素
C.游离型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E.甲状腺球蛋白
A
B
C
D
E
C
12.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患者,需要补充哪种激素以缓解症状
A.胰岛素
B.胰升血糖素
C.醛固酮
D.肾上腺素
E.糖皮质激素
A
B
C
D
E
E
13. 应激反应时血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A.皮质醇
B.醛固酮
C.胰岛素
D.抗利尿激素
E.雄激素
A
B
C
D
E
A
14. 下列哪个组织中不能合成雌激素
A.卵巢
B.子宫
C.胎盘
D.黄体
E.肾上腺皮质
A
B
C
D
E
B
15. 在月经周期中,引起排卵主要的直接作用激素是
A.卵泡刺激素
B.黄体生成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
E.hCG
A
B
C
D
E
B
16. 月经的发生是由于
A.雌激素急剧减少
B.孕激素急剧减少
C.雌激素与孕激素都急剧减少
D.前列腺素F
2α
减少
E.缩宫素急剧减少
A
B
C
D
E
C
17. 关于孕激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刺激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
B.使子宫肌活动减弱
C.降低母体免疫排斥反应
D.刺激乳腺腺泡的发育
E.促进能量代谢,有产热作用
A
B
C
D
E
A
18.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
A.在妊娠8~10周内维持妊娠
B.在妊娠8~10周后继续维持妊娠
C.增加淋巴细胞的活动达到“安胎”效应
D.抑制黄体分泌孕酮
E.降低母体利用糖,将葡萄糖转给胎儿
A
B
C
D
E
A
19. 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可升高。这种基础体温的升高与哪种激素有关
A.孕激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素
D.黄体生成素
E.卵泡刺激素
A
B
C
D
E
A
20. 血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作为排卵的标志
A.催乳素
B.卵泡刺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催乳素释放因子
E.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A
B
C
D
E
C
21. 关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子宫发育
B.促进水和钠的排泄
C.促进输卵管发育
D.促进骨钙沉积
E.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
A
B
C
D
E
B
22. 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弱的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弱亲和力,有强的内在活性
A
B
C
D
E
A
23. 受体阻断剂的特点是
A.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弱的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弱亲和力,有强的内在活性
A
B
C
D
E
B
24. 下列哪个参数最能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半数致死量
D.半数有效量
E.治疗指数
A
B
C
D
E
E
25. 药物的副反应是
A.药物本身固有的
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D.药物作用选择性
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A
B
C
D
E
A
26. 药物不良反应
A.一般都很严重
B.发生在大剂量情况下
C.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高有关
D.可发生在治疗剂量
E.只是一种过敏反应
A
B
C
D
E
D
27.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药物经胃肠道进入门脉的分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
C.药物吸收后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药物吸收后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A
B
C
D
E
E
28. 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A.给药次数
B.给药时间
C.给药剂量
D.给药途径
E.年龄
A
B
C
D
E
D
29. 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入肝,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这说明该药
A.活性低
B.效能低
C.首关消除显著
D.排泄快
E.首关消除不显著,排泄慢
A
B
C
D
E
C
30. 首关消除最显著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吸入给药
C.静脉给药
D.皮下给药
E.口服给药
A
B
C
D
E
E
31. 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解离度
C.体液的pH值
D.胎盘屏障
E.血脑屏障
A
B
C
D
E
D
32. 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药物的吸收速度
C.药物的排泄速度
D.药物的消除速度
E.药物的分布速度
A
B
C
D
E
D
33. 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特点为
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相对分子质量大
C.极性大
D.脂溶度高
E.脂溶性低
A
B
C
D
E
D
34. 某药的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其t
1/2
为4小时,在定时定量给药后,需经多少小时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A.约10小时
B.约20小时
C.约30小时
D.约40小时
E.约50小时
A
B
C
D
E
B
35.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特点是
A.药物的半衰期随剂量而改变
B.并非为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减
D.酶学中的米-曼公式与动力学公式相似
E.以固定的间隔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难以达到稳态
A
B
C
D
E
C
二、B
1
型题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库欣(Cushing)综合征
E.艾迪生(Addison)病
1. 幼年期生长素过多会出现
A
B
C
D
E
B
2. 幼年期生长素过少会出现
A
B
C
D
E
C
3. 幼年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出现
A
B
C
D
E
A
4.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会出现
A
B
C
D
E
E
5.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会出现
A
B
C
D
E
D
A.睾丸
B.肾上腺皮质
C.卵巢
D.胎盘
E.垂体
6. 月经期妇女血中雌、孕激素主要来源于
A
B
C
D
E
C
7.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源于
A
B
C
D
E
D
A.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不良反应
B.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C.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D.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
E.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8. 停药反应是指
A
B
C
D
E
C
9. 变态反应是指
A
B
C
D
E
D
10. 毒性反应是指
A
B
C
D
E
A
11. 后遗效应是指
A
B
C
D
E
B
12. 特异质反应是指
A
B
C
D
E
E
A.半衰期
B.清除率
C.消除速率常数
D.零级动力学消除
E.一级动力学消除
13.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是
A
B
C
D
E
D
14. t
1/2
恒定的是
A
B
C
D
E
E
15. 单位时间内药物按一定比率消除是
A
B
C
D
E
E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B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