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解决“钱学森教育难题”有何意义?
注:钱学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提到过一个问题,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解决“钱学森教育难题”的主要意义:
(1)可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单位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2)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3)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辨析题1.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而真理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辨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因而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题干说法错误。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