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9. 下图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
1同幅下降到P
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
D
[解析] 由图可看出,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是反向变动的,②正确,①排除;分析图形变化可知,甲商品随着价格下降呈现出的需求量增加很小,应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乙商品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明显增加,应为高档耐用品,故④正确,③错误。本题答案选D。
二、多项选择题9. 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第一产业 | 27.1% | 15.1% | 10.2% |
第二产业 | 41.3% | 45.9% | 46.8% |
第三产业 | 31.6% | 39.0% | 43.0%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 A.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 B.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 C.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 D.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 B C D
CD
[解析] 从图表可知,自1990年至2010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但比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产值的减少,实际上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总产值是在不断上升,A不对;B与图表无关;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增加,意味着居民的劳务消费增加,社会对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增加,CD正确。
三、简答题1.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哪些基本途径?
(1)拓展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资源;
(2)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
(3)联接思想品德课的信息资源;
(4)广辟思想品德课的人力资源。
2.
材料: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请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四、辨析题1. 材料: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辨题:在我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要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切限制,让其与公有制经济完全平等,共同发展。
①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生产进步和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扶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有必要取消有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公正限制。
③但这绝不意味着对非公有制经济放任自流。因为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必要的监管,加以积极引导。
④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要具体分析。因为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的一般特征,因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平等竞争的状态;但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我国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用非公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辨题: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就能确保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
此观点片面。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实现。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还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此,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五、材料分析题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于2012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①家长和孩子对互联网的评价仍有较大差异,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依然保守;②约占70%的未成年人经常在社交网站公布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手机号等;③有72.7%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
(1)家长和孩子的观念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2)当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时,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
(3)分别针对材料②和③回答:未成年人在上网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因为孩子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
(2)①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通过沟通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②要尊重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
(3)①要学会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在上网时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②在上网时要提高自己辨别觉察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抗诱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