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48.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模拟48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追求的目标是______。
A.利润最大化
B.差额最小化
C.效用最大化
D.差额最大化
A
B
C
D
A
2. ______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A.收支循环
B.支出循环
C.供需循环
D.收入循环
A
B
C
D
D
3.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______。
A.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
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
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A
B
C
D
B
4.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______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
A
B
C
D
B
5.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______的问题。
A.源自哪
B.怎么样
C.为什么
D.是什么
A
B
C
D
D
6.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______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
B.劳动力供给量
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
D.劳动力需求量
A
B
C
D
B
7.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______。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收入
D.劳动投入
A
B
C
D
D
8.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______。
A.劳动力市场关系
B.劳动者的劳动力
C.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
D.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A
B
C
D
B
9.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______收入分配。
A.要素性
B.功能性
C.结构性
D.成本性
A
B
C
D
B
10. 计时工资不包括______。
A.小时工资制
B.日工资制
C.月度工资制
D.周工资制
A
B
C
D
C
11. ______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总需求
B.总需求价格
C.总供给
D.总供给价格
A
B
C
D
C
12. ______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总需求
B.国民净收入
C.总供给
D.国内生产总值
A
B
C
D
C
13. 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
C.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
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
A
B
C
D
C
14. 下列公式错误的是______。
A.总供给=消费+收入
B.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C.总供给=消费+储蓄
D.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
A
B
C
D
A
15.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______为决策准则。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最低成本
D.最大利润
A
B
C
D
D
16. 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______。
A.最低收益
B.最低预期收益
C.最低成本
D.最低预期成本
A
B
C
D
B
17. 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______。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A
B
C
D
A
18. ______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
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
A
B
C
D
D
19.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项指标是失业率和失业______。
A.稳定期
B.持续期
C.波动期
D.变化期
A
B
C
D
B
20. 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正常失业
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
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
A
B
C
D
A
21. ______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
A
B
C
D
B
22.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______。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CDP
D.需求弹性
A
B
C
D
B
2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不包括______。
A.指导性
B.权威性
C.稳定性
D.合理性
A
B
C
D
D
24. 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如果没有准确适用的法律条款,______。可以直接适用
A.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B.劳动法律规范
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D.相关国际公约
A
B
C
D
C
25. 在劳动关系领域,工会不享有______。
A.参与权
B.决定权
C.知情权
D.咨询权
A
B
C
D
B
26. 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______。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薪酬福利
A
B
C
D
A
27. 社会保险特征不包括______。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A
B
C
D
A
二、多项选择题
1. 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______。
A.暂时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
C.相对的稀缺性
D.永久的属性
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A
B
C
D
E
BCE
2. 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______。
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B.结论具有客观性
C.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D.结论具有主观性
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A
B
C
D
E
CDE
3. 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______。
A.体制障碍
B.市场缺陷
C.诚信障碍
D.经济滞后
E.信息障碍
A
B
C
D
E
ABE
4.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阻碍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______。
A.信息障碍
B.体制障碍
C.市场缺陷
D.人为障碍
E.经济滞后
A
B
C
D
E
ABC
5.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的完善和推广。
A.收入保障制度
B.绩效考核制度
C.薪酬管理制度
D.社会保险制度
E.企业养老保险计划
A
B
C
D
E
AE
6.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
A.就业人口总量
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A
B
C
D
E
BC
7. 福利的特性包括______。
A.公平性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
E.福利支付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A
B
C
D
E
BCDE
8.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______。
A.消费与储蓄
B.总需求
C.投资与储蓄
D.总供给
E.消费与投资
A
B
C
D
E
ABDE
9. 失业类型分为______。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阶段性失业
A
B
C
D
E
ABCD
10. 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是一种非正常性失业
B.是低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C.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D.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A
B
C
D
E
CDE
11. 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它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B.它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C.它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D.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E.它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A
B
C
D
E
ABCDE
12. 失业率等于______。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E.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A
B
C
D
E
CE
13. 年失业率取决于______。
A.失业周数
B.失业人数
C.平均失业持续期
D.就业人数
E.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A
B
C
D
E
CE
14.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______。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条件
C.最低社会保障
D.最差就业环境
E.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A
B
C
D
E
AE
15.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______。
A.工会
B.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劳动力供给量
A
B
C
D
E
ABD
16.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主要包括______。
A.劳动力供给量
B.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工会权利义务
A
B
C
D
E
BDE
17. 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______。
A.调节利率
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
C.增减政府税收
D.调节法定准备金库
E.公开市场业务
A
B
C
D
E
BC
18.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______。
A.降低税率
B.免税
C.扩大政府购买
D.退税
E.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A
B
C
D
E
ABCDE
19. 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______。
A.减少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C.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D.降低贴现率
E.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A
B
C
D
E
ABE
20.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______。
A.变动税率
B.调整政府购买水平
C.公开市场业务
D.调整政府转移水平
E.调整货币供应量
A
B
C
D
E
ABD
21.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______。
A.调整贴现率
B.调整税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调整利率
E.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A
B
C
D
E
ACE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