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分类模拟6
一、单项选择题
1.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教师要______。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A
B
C
D
D
[解析] 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为青少年学生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人民教师热爱学生,反映了他们对人类社会最崇高事业的追求。
2. 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对此最适当的解释是______。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A
B
C
D
D
[解析] 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3.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____。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理想信念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A
B
C
D
D
[解析]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因此,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4.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共分______。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A
B
C
D
C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分四个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5.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___。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方法策略
A
B
C
D
B
[解析]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6. 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__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A
B
C
D
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因此,答案选C。
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A
B
C
D
A
8.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______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A
B
C
D
D
[解析]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9.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A
B
C
D
A
[解析] 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0. ______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A.师生关系
B.生生关系
C.师师关系
D.群体关系
A
B
C
D
A
[解析]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1. 教师常用表扬、称赞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其针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______。
A.自我效能感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强化理论
D.动机归因论
A
B
C
D
C
12.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的专著是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A
B
C
D
B
[解析]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
13.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______。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注重言传身教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A
B
C
D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4. 教育行政部门对______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A.校长
B.教师
C.班主任
D.大队辅导员
A
B
C
D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15. 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A
B
C
D
B
16.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______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A
B
C
D
C
[解析] 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故选C。
17. 新课标提倡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模式的是______。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A
B
C
D
A
[解析]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式体现为师生人格平等之上的合作模式。
18. 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______所创。
A.科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A
B
C
D
D
[解析] 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所创。
19.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______。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A
B
C
D
A
[解析] 胜任某学科教学工作必须具有该工作具备的专业知识。
20.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______。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A
B
C
D
C
[解析]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1.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____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A
B
C
D
C
[解析] 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身心发展最快,表明身心发展在不同时期的速度不同,体现了不平衡性。
22. 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______特征。
A.家庭环境
B.年龄阶段
C.智力差异
D.个人意愿
A
B
C
D
B
23.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D.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
A
B
C
D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4. 在国外,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是______。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康德
D.苏格拉底
A
B
C
D
D
[解析]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叫问答法,是国外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思想的代表。
25. 北京“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了______。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动作思维
D.逻辑思维
A
B
C
D
B
[解析]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故选B。
26.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的最小表征方式是______。
A.命题
B.判断
C.概念
D.推理
A
B
C
D
A
27.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A
B
C
D
D
[解析] 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具有多开端性,即可视具体情况可能有多种开端顺序。
28. 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______。
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人心不足蛇吞象
C.前怕狼后怕虎
D.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A
B
C
D
D
[解析] 双趋式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A项属于双趋冲突。双避式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C项属于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D项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属于此冲突。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 桑代克的学习律包括______。
A.准备律
B.效果律
C.反思律
D.练习律
A
B
C
D
ABD
[解析]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的是______。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A
B
C
D
AC
[解析]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要依据教育目的。B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3.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______。
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自觉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A
B
C
D
ABCD
4.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______。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场地
D.教育影响
A
B
C
D
ABD
5. 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主要涉及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两种类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______。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A
B
C
D
ABCD
[解析] 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6. 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______。
A.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B.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C.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A
B
C
D
BCD
[解析]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7. 认定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______。
A.中国公民身份
B.思想品德条件
C.学历条件
D.教育教学能力
A
B
C
D
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8.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是______。
A.自我中心性
B.不可逆性
C.抽象性
D.刻板性
A
B
C
D
ABD
[解析]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做出判定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9.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包括的要素有______。
A.学生和教师
B.教学内容
C.学习媒体
D.教学环境
A
B
C
D
ABD
[解析]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