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贵州省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分类模拟7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校学生小明(15岁)依仗身体强壮经常强行索要他校赵某的财物,父母无力管教,希望将其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收教育,应当由______提出申请,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A.小明父母
B.赵某父母
C.公安机关
D.赵某所在学校
A
B
C
D
A
2.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______。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接受模式
A
B
C
D
A
[解析] 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心理特征称为______。
A.气质
B.性格
C.智力
D.肩旨力
A
B
C
D
D
[解析]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进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______。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A
B
C
D
B
[解析] 奥苏伯尔将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5. ______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A
B
C
D
A
[解析]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 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______。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A
B
C
D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民办学校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讨论下列重大事项,应当经2/3以上组成人员同意方可通过:(一)聘任、解聘校长;(二)修改学校章程;(三)制定发展规划;(四)审核预算、决算;(五)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六)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7. ______是依法执教的根本大法。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
B
C
D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依法执教的根本大法。
8.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______。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相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A
B
C
D
A
[解析] 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有:(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3)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4)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所以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
9. 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______。
A.上位学
B.并列结合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A
B
C
D
D
[解析] 派生类属学习是指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10. 为了______,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C.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A
B
C
D
A
11.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观点,儿童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处在__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A
B
C
D
D
[解析] 浮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个体可以不借助物体来对浮力进行理解,说明个体能够很好的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式思维),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只有到达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才能很好的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12. 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______。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单一抑制
A
B
C
D
C
[解析] 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因为受到了前面学习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双重抑制。
13.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了教学中应该重视______。
A.知识的传授
B.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技能
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
A
B
C
D
B
14. 中小学生安全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______。
A.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B.依法管理,各负其责
C.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D.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A
B
C
D
A
[解析] 中小学生安全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5.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______。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A
B
C
D
B
[解析]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16. 当前我国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______。
A.教师考核制度
B.教师聘任制度
C.教师资格制度
D.教师职务制度
A
B
C
D
C
[解析] 我国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教师资格制度。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17. 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______。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A
B
C
D
D
[解析] 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出多种答案,这种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叫作发散思维。
18. 某生具有率直、热情、易怒的心理特点,他主要属于______气质类型。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A
B
C
D
B
[解析] 胆汁质的典型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是暴躁易怒脾气急。
19. ______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A.比较与分类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归纳与概括
A
B
C
D
B
[解析]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0. 期望效应说明______。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A
B
C
D
C
[解析]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这样的期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21.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______。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A
B
C
D
D
[解析]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2. 教学效果的______是教师是否具有教学智慧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A.高效性
B.创新性
C.集成性
D.个性化
A
B
C
D
A
[解析] 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必然是教师是否具有教学智慧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23.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______。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A
B
C
D
D
[解析] 强化是为了使行为频率增加,目标行为出现后,给予强化物予以强化。所以要先出现积极行为,再给予奖励,这样更有利于养成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24.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__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A
B
C
D
C
25.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____。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A
B
C
D
D
[解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是在学习上,知识渊博,是学生的老师,在行为上,得体大方以身作则是世人典范。这句话对教师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知识要扎实,行为要模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6. 对学校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的是______。
A.《教师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A
B
C
D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中对学校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
27.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______。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A
B
C
D
D
[解析]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A.情感陶冶法
B.说理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示范法
A
B
C
D
D
[解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意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______。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A
B
C
D
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A
B
C
D
ABCD
[解析]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2.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______。
A.家庭教养方式
B.同伴群体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A
B
C
D
ABC
[解析] 态度定势是内部因素和条件。
3. 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紧密相关。对于仁慈专断型教师,学生的典型反应是______。
A.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种领导方式,但看穿他的这套方法的学生可能会恨他
B.学生相互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
C.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弛
D.在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在学生身上没有多大的创造性
A
B
C
D
AD
[解析]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领导类型可分为: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不同教师的领导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不同的师生关系。强硬专断型教师班级一切活动由教师一人计划、安排、决定、指挥,要求严格苛刻,很少给予表扬,导致班级学生屈服、易怒、不愿合作、推卸责任;仁慈专断型教师虽受部分学生爱戴,但会使学生所有的活动依教师指示,不会主动学习与创造;放任自由型教师一切活动全由学生自己处理,与学生几乎没什么交流与影响,使班级学生在活动中困扰不断,常常发生不愉快行为;而民主型教师多鼓励集体活动,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多数活动由学生参与策划设计,班级学生多主动,有很强的合作性,常常交换意见开展讨论。
4. 教师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______。
A.在政治上,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B.在业务上,要求教师要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和科学育人方法
C.在行为上,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并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在课堂上,要求教师要有严厉的权威,始终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A
B
C
D
ABC
[解析] 教师在课堂上要和蔼可亲,能够和学生保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5.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荀子
A
B
C
D
BCD
6. 下列行为体现了注意分配的有______。
A.边听边做笔记
B.吃完饭看书
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
A
B
C
D
AD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7.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______。
A.遗传素质决定着发展的速度
B.生理成熟制约着发展的方向
C.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D.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A
B
C
D
CD
[解析]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制约着发展的方向。
8.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
A.无差别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元歧视原则
D.儿童绝对至上原则
A
B
C
D
BC
[解析] 《儿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尊重儿童观点的四大原则。
9.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____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A
B
C
D
AC
[解析]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10. 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下列可以设置超级链接的是______。
A.动作按钮
B.文字
C.图片
D.背景色
A
B
C
D
ABC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