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三、填空题1. 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______、体态语言三种。
2. 在我国,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两种。
3. 背诵材料有两种方法:______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5. 某同学每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______。
6. 程序性学习由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和______三个阶段构成。
7. “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心境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______状态。
8.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和______。
9.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10.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______。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试述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审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
(4)勇于实践。首先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其次要讲实践的方法,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2. 某校王老师,开始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得法,深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由于工作需要,王老师开始从事小学数,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王老师感觉自己的教学有点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王老师本人感到非常困惑。
请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论述王老师产生教学困惑的原因及解决困惑的对策。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比;(2)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3)儿童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4)主体与客体的分化;(5)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1)出现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3)泛灵论;(4)以自我为中心;(5)单维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掌握守恒关系;(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思维;(5)多维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二)困惑:材料中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教师困惑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每个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尤其是要注意小学生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是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三)对策:
1.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了解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
2.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因材施教;
3.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的发展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
4.小学生直观性教学配合讲解;而初中生注意推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