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三、填空题1.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______辅助和______辅助。
2.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思维的独创性和______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3. 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______和______。
4.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______再生产的手段。
5. 按照美国布卢姆等人的观点,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和______三个领域。
6.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蕴涵的教学法是______。
7. (贵阳市)对于道德行为表现和情感领域的成就,最常见的评价手段是______的评价手段。
8.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著名的教育论著《______》。
9. 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是______。
10. 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主要成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这两种智力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自知智力、人际智力等多种智力,只不过这些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
(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
(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 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1)教师的这些做法违背了:①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题目中的教师没有做到循循善诱和正面教育,而是对学生体罚、讽刺、辱骂,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题目中的教师在向学生严格要求的时候,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2)改变这种情况的做法如下: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④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⑤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⑥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1.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德育原则,并论述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就去做吗?”
孔子曰:“家里有父兄,怎么能听说什么就去做呢?”
冉有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说:“听说了就做”。
公西华对此不解,问为什么。孔子回答说:“冉有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抑制一下使他审慎些。”
(1)因材施教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也称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3)学生的身心在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各个阶段的发展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但同一年龄阶段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能力、兴趣、性格和气质等又都有个别差异。德育活动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别特点,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4)贯彻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全面深入研究各教育阶段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同时注意掌握各个不同对象的需要、兴趣、观点、愿望、理想等方面的情况;②教育要求和活动内容、形式同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能力、可能性相适应,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