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分类模拟题131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年11月4日,甲到娱乐场所消费时,将误以为已经成年的卖淫女乙(2002年12月2日生)带到住所嫖宿。一星期后甲请乙吃饭时,乙告知了自己年龄,并让甲到时为自己过生日。饭后,甲又带乙到住处嫖宿。甲的行为属于何罪?______
A.奸淫幼女罪
B.强奸罪
C.嫖宿幼女罪
D.无罪
A
B
C
D
B
[考点]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解析] 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为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本案中,第一次“嫖宿”行为不成立强奸罪,但是第二次“嫖宿”行为,行为人明知是幼女的情况下,成立强奸罪。因此,本题答案为B。
2. 关于死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
B.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死刑
C.个别情况下,死刑可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死缓也是死刑
A
B
C
D
D
[考点] 刑罚概述
[解析] 死刑适用的对象为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已满75岁的人一般不适用死刑,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可以适用;死刑复核权现在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缓只是死刑的一种特殊执行方式,仍然属于死刑。因此,本题答案为D。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无论是索取他人财物还是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均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
B.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贷款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了贷款,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不可能成立贷款诈骗罪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但司法解释规定择一重罪处罚
D.以营利为目的盗版发行明知是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内容的作品,情节严重的,应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
A
B
C
D
D
[考点]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解析]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无论是索取他人财物还是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均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A选项正确,不当选。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贷款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了贷款,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不可能成立贷款诈骗罪,但是可能成立骗取贷款罪。B选项正确,不当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但司法解释规定择一重罪处罚。C选项正确,不当选。以营利为目的盗版发行明知是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内容的作品,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D选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D。
4. 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
B.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C.对未成年人罪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D.如果对未成年罪犯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可以依法从轻判处
A
B
C
D
D
[考点] 犯罪构成
[解析] 如果对未成年人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依法从轻。D选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D。
5. 2019年11月,浙江嘉兴,杜某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10日,并处罚金1000元。杜某嫌判罚过重,趁法警转身时,抄起右脚拖鞋砸向审判员,将其右脸砸出红印。杜某的行为如何定性?______
A.故意伤害罪
B.寻衅滋事罪
C.扰乱法庭秩序罪
D.无罪
A
B
C
D
C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行为表现为:①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②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③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④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日常轻微的殴打难以认定为具有“伤害罪”中的“故意”,杜某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罪,显然在法庭封闭的情况下,难以认为杜某扰乱了公共秩序,故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杜某属于殴打司法工作人员,应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因此,本题答案为C。
6. 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______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
A
B
C
D
B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诈骗罪的本质在于,行为人使用欺骗手段,使被骗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而被害人是否自愿处分财产,是判断案件能否成立诈骗罪的关键。“处分”的本质在于,被害人自愿将自己占有的财物交给行为人独自地、排他性地占有。本案中,被害人乙虽然自愿交付了钥匙给甲,但没有自愿将汽车交给甲独自占有、脱离本人占有的意思。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被害人乙没有处分自己的财产。甲是利用被害人乙不知情的情况开走了乙的汽车,汽车脱离乙的控制被甲开走,是违反了乙的意志的,故甲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类似的道理,行为人甲即便欺骗乙把家中的钥匙交给自己保管,但并不代表被害人乙有交付自己家中财物给甲占有而脱离自己本人占有的意思,行为人甲利用钥匙开了乙家的门并将乙家里财物取走的行为,当然成立盗窃罪。因此,本题答案为B。
7. 关于洗钱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A.《刑法》第191条虽未明文规定侵犯财产罪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侵犯财产罪,依然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B.将上游的毒品犯罪所得误认为是贪污犯罪所得而实施洗钱行为的,不影响洗钱罪的成立
C.上游犯罪事实上可以确认,因上游犯罪人死亡依法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
D.单位贷款诈骗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合同诈骗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单位贷款诈骗所得实施洗钱行为的,不成立洗钱罪
A
B
C
D
D
[考点]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解析]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虽未明文规定侵犯财产罪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侵犯财产罪,依然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A选项正确,不当选。将上游的毒品犯罪所得误认为是贪污犯罪所得而实施洗钱行为的,不影响洗钱罪的成立。B选项正确,不当选。只要上游犯罪事实上可以确认,即使上游犯罪人死亡、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C选项正确,不当选。根据最新的立法解释,单位贷款诈骗的,仍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同时为单位贷款诈骗所得实施洗钱行为的,成立洗钱罪。D选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D。
8.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A
B
C
D
D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在本题中,王某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本想卖给陈某,但遭陈某抢劫,王某仍然构成贩卖毒品罪。贩卖毒品是以营利为目的购买毒品或者向他人出卖毒品的行为。王某已经实施了以出卖为目的购买毒品的行为,尽管尚未实施出卖毒品的行为,也构成贩卖毒品罪。A选项正确,不当选。陈某持仿真手枪抢劫毒品,虽然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因为持枪抢劫中的枪是指真枪而不包括仿真枪。B选项正确,不当选。陈某抢劫毒品后非法持有该毒品的行为是一种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另定非法持有毒品罪。C选项正确,不当选。刘某因吸食过量毒品而死亡,虽然毒品是陈某所送,但仅一种送毒品的行为并非致人死亡的行为,陈某对刘某的死亡主观上也没有过失。因此,陈某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选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D。
9. 甲伪造金额为100万元的欠条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官乙发现欠条有假,甲于是送乙10万元钱,希望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作出甲胜诉的判决。关于甲、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______
A.甲成立诈骗罪与虚假诉讼罪,择一重罪处罚
B.甲、乙成立诈骗罪的共犯
C.甲、乙成立虚假诉讼罪的共犯
D.乙成立民事枉法裁判罪与虚假诉讼罪,择一重罪处罚
A
B
C
D
A
[考点] 渎职罪
[解析] 《刑法》第307条之一规定,有虚假诉讼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本案中,“甲伪造金额为100万元的欠条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构成虚假诉讼罪。本案中,法官乙并未受骗,应与甲构成虚假诉讼罪的共犯,不构成诈骗罪。同时,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乙,收受贿赂,构成受贿罪与民事枉法裁判罪,根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择一重罪处罚。因此,本题答案为A。
10. 赵宇听到楼下有人呼救,继而看到李华强行踹门进入他人住宅,将邹某摁在墙上并用手机击打邹某头部,便上前阻止,并踹了李华一脚致其重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赵宇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赵宇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C.赵宇的行为满足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
D.赵宇应承担民事赔偿义务
A
B
C
D
A
[考点] 正当化事由
[解析] 本案为发生在福建的赵宇正当防卫案。李华闯入他人住宅行凶,结合全案来看赵宇的行为并不过当。赵宇的行为的确满足了故意伤害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但由于其目的和手段具有正当性,因而属于正当化事由。因此,本题答案为A。
11. 甲在大街上捡到一部手机,发现手机绑定银行卡,破解密码后通过微信向自己转账3万元。针对“转账3万元”,关于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______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信用卡诈骗罪
A
B
C
D
D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根据2018年12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故D选项当选,ABC选项不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D。
12. 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间接)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A
B
C
D
D
[考点] 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 刘某对于张某的死亡只存在过失,而非故意。本案没有发生在公共交通领域,而是在生产、作业中造成了重大伤亡事故,所以不成立交通肇事罪,成立重大责任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D。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甲诬告陷害乙强奸自己,导致立案,事后在审判过程中,亦作虚假陈述。甲成立诬告陷害罪和伪证罪
B.乙以提供给他人开设赌场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销售具有退币、退分、退钢珠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设施设备或者其专用软件,情节严重的,以开设赌场罪定罪处罚
C.丙明知他人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受雇参与赌场经营管理并分成的,以开设赌场罪的共犯论处
D.丁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的,成立开设赌场罪
A
B
C
D
B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甲诬告陷害乙强奸自己,导致立案,事后在审判过程中,亦作虚假陈述。甲成立诬告陷害罪和伪证罪。A选项正确,不当选。乙以提供给他人开设赌场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销售具有退币、退分、退钢珠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设施设备或者其专用软件,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B选项错误,当选。丙明知他人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受雇参与赌场经营管理并分成的,以开设赌场罪的共犯论处。C选项正确,不当选。丁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的,成立开设赌场罪。D选项正确,不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B。
14. 下列行为属于“着手”的是:______
A.为了杀人给枪支上膛
B.为了盗窃而翻墙
C.为了强奸尾随他人
D.为了绑架而扭打他人
A
B
C
D
D
[考点]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解析] 着手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犯罪构成中所规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直接对法益造成侵害。为枪支上膛、翻墙、尾随都无法直接侵害法益,而扭打他人属于“绑”的行为。D选项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D。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利用信息网络发布招嫖违法信息,情节严重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介绍卖淫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B.与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事前同谋,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包庇罪定罪处罚
C.组织卖淫罪中的“组织他人卖淫”是指以招募、雇佣、纠集等手段,管理或者控制他人卖淫,卖淫人员在3人以上的行为
D.在组织卖淫犯罪活动中,对被组织卖淫的人有引诱、容留、介绍卖淫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A
B
C
D
B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2017年7月25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发布招嫖违法信息,情节严重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介绍卖淫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A选项正确,不当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包庇罪定罪处罚。事前与犯罪分子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B选项错误,当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以招募、雇佣、纠集等手段,管理或者控制他人卖淫,卖淫人员在3人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组织卖淫罪中的“组织他人卖淫”。C选项正确,不当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在组织卖淫犯罪活动中,对被组织卖淫的人有引诱、容留、介绍卖淫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但是,对被组织卖淫的人以外的其他人有引诱、容留、介绍卖淫行为的,应当分别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选项正确,不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B。
16. 下列构成累犯的是:______
A.张三17岁时因抢劫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出狱后第二年又因盗窃应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B.李四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出狱后第一年又因盗窃应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C.王五因分裂国家罪被判处6个月管制,10年后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应被判处3个月拘役
D.赵六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执行5年后被特赦,特赦后6年又因强制猥亵罪应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A
B
C
D
C
[考点] 量刑
[解析] 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A选项不当选。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B选项不当选。王五属于特别累犯。C选项当选。经特赦后5年内可构成累犯,6年不能构成。D选项不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C。
17. 下列属于单一罪名的是:______A,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A.走私罪
B.妨害作证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
A
B
C
C
[考点] 刑法各论概述
[解析] AD选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属于选择性罪名,不当选。B选项,“走私罪”属于节罪名、类罪名,不属于具体罪名,更不属于单一罪名,不当选。C选项,“妨害作证罪”属于单一罪名,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C。
18. 以下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是:______
A.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
B.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C.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D.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
A
B
C
D
B
[考点] 犯罪构成
[解析] 纯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明文规定了保证人(义务承担人)与不作为内容的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分则没有规定保证人(义务承担人)与不作为内容,但行为人以不作为实施了通常由作为实施的构成要件的犯罪。纯正不作为犯的一个形式标志是条文中往往使用了“没有”“不”“拒绝”之类的表述。“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这是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的表述方式。A选项不当选。妨害公务罪可以由作为的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的方式构成。因此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B选项当选。“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属于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的表述方式。C选项不当选。拒绝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据的行为,属于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方式。D选项不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B。
19. 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______
A.足球比赛中故意犯规将对手铲伤
B.经人同意将对方打成重伤
C.武警战士处决人犯
D.医生将昏迷的病人截肢以救其性命
A
B
C
D
B
[考点] 正当化事由
[解析] 体育活动中的伤害行为属于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为社会所接受。被害人承诺的限度为轻伤。处决人犯属于执行命令,而且是有法律依据的行为。医生将昏迷的病人截肢属于推定的承诺。因此,本题答案为B。
20. 医生甲退休后,擅自为人看病2年多。某日,甲为乙治疗,需注射青霉素。乙自述以前曾注射过青霉素,甲便未做皮试就给乙注射青霉素,乙因青霉素过敏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以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
B.以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论处
C.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D.以医疗事故罪论处
A
B
C
D
A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刑法》第336条第1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包括退休后)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该规定,本案中甲的行为造成了被害人死亡,应以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因此,本题答案为A。
21. 下列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其中犯罪主体可以是单位的是:______
A.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B.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危险物品肇事罪
A
B
C
D
B
[考点] 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故B选项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B。
22. 下列不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是:______
A.犯罪嫌疑人因伤需要救冶,向公安机关投案
B.犯罪嫌疑人因被通缉追捕,向公安机关投案
C.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
D.亲友将犯罪嫌疑人灌醉并捆绑后抬到公安机关投案
A
B
C
D
D
[考点] 量刑
[解析] 将嫌疑人灌醉并捆绑显然并非出于其本人自愿投案,但经规劝陪同投案的依然属于自动投案。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D。
23. 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趁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5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
A.盗窃罪
B.诈骗罪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A
B
C
D
A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李某虽然是摩托车的所有者,但是王某基于合法的借用关系占有该摩托车,其擅自改变王某的占有关系,理应成立盗窃罪,其后实施的一系列掩盖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成立犯罪。因此,本题答案为A。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抢夺”分别是盗窃罪、抢夺罪的入罪条件
B.“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分别是盗窃罪、抢劫罪的入罪条件
C.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定信用卡诈骗罪
D.盗窃存折并使用的,定盗窃罪
A
B
C
D
D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A选项,“携带凶器盗窃”与“携带凶器抢夺”分别是盗窃罪的入罪条件、抢劫罪的拟制规定,故错误。B选项,“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分别是盗窃罪的入罪条件、抢劫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故错误。C选项,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定抢劫罪,故错误。D选项,盗窃存折并使用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定盗窃罪,故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
25. 缓刑考验期从______之日起开始计算,不能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__之日起计算,可以折抵;死缓的考验期从______之日起计算。空格内依次应当填入的是:______
A.判决确定、判决执行、判决确定
B.判决确定、判决确定、判决确定
C.判决执行、判决执行、判决执行
D.判决执行、判决确定、判决确定
A
B
C
D
A
[考点] 量刑
[解析] 由于缓刑考验期和死缓的考验期都是固定长短的期限,都无法折抵,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准确的开始计算时间,也就是判决书上确定的日期。有期徒刑在交付执行前所拘押的时间可以折抵刑期,因此不需要明确确定日期,从实际交付执行之日开始计算。因此,本题答案为A。
26. 关于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犯罪时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犯罪时患精神病,犯罪后正常的,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故意使自己陷入精神病状态进而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D.犯罪时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可直接进行追诉,不需要等行为人精神病愈后进行
A
B
C
D
D
[考点] 犯罪构成
[解析] 犯罪时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应当在其病愈后进行。A选项正确,不当选;D选项错误,当选。行为时患精神病的,当然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故意使自己陷入精神病状态而犯罪的,称之为“原因自由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BC选项正确,不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D。
27. 2020年2月25日,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在河南信阳与湖北随州交界处,某村委会主任甲为了防止人员随意流动,擅自用挖土机挖土将来往公路封闭,同时给周边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甲的行为如何定性?______
A.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B.属于正当防卫
C.属于紧急避险
D.无罪
A
B
C
D
D
[考点] 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 2020年2月6日发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定罪处罚。办理破坏交通设施案件,要区分具体情况,依法审慎处理。对于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未经批准擅自封路阻碍交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由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因此,甲的行为无罪,故D选项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D。
28. 甲深夜进入小超市,持枪胁迫正在椅子上睡觉的店员乙交出现金,乙说“钱在收款机里,只有购买商品才能打开收款机”。甲掏出100元钱给乙说“给你,随便买什么”。乙打开收款机,交出所有现金,甲一把抓跑。事实上,乙给甲的现金只有88元,甲“亏了”12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甲进入的虽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觉,甲属于入户抢劫
B.只要持枪抢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构成抢劫既遂
C.对于持枪抢劫,不需要区分既遂与未遂,直接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
D.甲虽“亏了”12元,未能获利,但不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抢劫罪既遂
A
B
C
D
D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入户抢劫中的“户”是指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本案中,行为人进入“超市”抢劫,“超市”不具有上述司法解释所说的功能,因此,只能认定为是一般抢劫。A选项错误。抢劫罪是既侵犯财产权利,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抢劫罪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根据这一规定,持枪抢劫而分文未得的,也可能认定为是抢劫罪的未遂。B选项错误。无论何种抢劫,均要区分既遂、未遂,持枪抢劫分文未取与抢到了财物,在危害性上存在重大区别。因此,应该区分既遂与未遂。司法解释也对抢劫罪的加重构成区分了既遂、未遂。C选项错误。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并且是犯罪既遂。财产犯罪既、未遂的判断标准的本质在于,行为人破坏了他人对财物的占有关系,甲将他人的88元现金取走,就此而言,成立抢劫罪既遂。至于甲事前“支付”了100元这一事实,并不能否认其破坏他人对财物(88元钱)的占有这一事实,因此,其行为成立抢劫罪既遂。D选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
29. 关于特别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特别防卫的起因、时间、对象、主观这四个条件与正当防卫相同
B.不能为了保护他人实施特别防卫
C.针对盗窃国库的行为,可以实施特别防卫
D.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预备行为,也可以实施特别防卫
A
B
C
D
A
[考点] 正当化事由
[解析] 特别防卫只是在限度上与正当防卫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A选项正确。特别防卫可以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而进行。B选项错误。盗窃行为并非针对人身的暴力犯罪,不能进行特别防卫。C选项错误。预备行为尚未达到紧迫的程度,不能实施特别防卫。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
30. 下列属于犯罪构成的必备要素的是:______
A.犯罪行为
B.因果关系
C.行为对象
D.犯罪方法
A
B
C
D
A
[考点] 犯罪构成
[解析] 任何犯罪都是行为,因此犯罪行为为犯罪构成所必需。因果关系在行为犯当中可以没有;行为对象并非所有犯罪所必需;犯罪方法只存在于极个别罪名当中。因此,本题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______
A.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B.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
C.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
D.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A
B
C
D
BD
[考点] 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 成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A选项不当选。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D选项当选。成立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污染环境罪的想象竞合。C选项不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BD。
2.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______
A.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国有企业使用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私营企业使用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自然人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的
A
B
C
D
ABCD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2002年4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①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③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ABCD选项都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3. 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自己吸食的毒品转让几克给乙,甲每次均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给乙,未从中牟利。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D.甲只是帮助乙吸食毒品,《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A
B
C
D
ABCD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贩卖毒品罪并不要求以营利为目的,也不以获利为要件,故只要是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都能构成本罪。甲虽然没有牟利,但并非无偿转让(如赠与),因此仍构成贩卖毒品罪。ABCD选项均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ABCD。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B.对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C.实施猥亵儿童犯罪,造成儿童轻伤以上后果,属于猥亵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
D.对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男性实施猥亵,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属于强制猥亵罪的结果加重犯
A
B
C
D
CD
[考点]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解析] 2013年10月23日发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规定,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A选项正确,不当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规定,对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选项正确,不当选。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均没有结果加重犯,如果同时触犯故意伤害罪等其他犯罪的,按照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CD选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CD。
5. 张三在仓库吸烟,离开时随手将烟头扔在了地上,并踩了一脚,但并未踩灭,最终导致仓库失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张三属于间接故意
B.张三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C.张三属于放火罪
D.张三属于失火罪
A
B
C
D
BD
[考点] 犯罪构成
[解析] 张三对于着火的严重后果并不是追求或放任的态度,因此其行为应当属于失火罪。踩了烟头一脚表明本人预见到了乱扔烟头的后果,但轻信能够将烟头踩灭,因此应当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非疏忽大意的过失。因此,本题答案为BD。
6. 甲为了报复他人而去军营盗窃枪支,待其将偷出的木箱打开后,发现里面都是士兵的个人财物,甲可能构成何罪?______
A.盗窃罪未遂
B.盗窃罪既遂
C.盗窃枪支罪未遂
D.盗窃枪支罪既遂
A
B
C
D
BC
[考点]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解析] 甲意图盗窃枪支,但客观上并未盗窃成功,因此属于盗窃枪支罪未遂。同时由于枪支可以评价为普通财物,那么盗窃枪支的故意中就包含了盗窃普通财物的故意,因此,甲还构成盗窃罪的既遂。处罚时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因此,本题答案为B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主体均可为单位
B.上游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但因行为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
C.事前与盗窃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
D.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同时又构成洗钱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A
B
C
D
ABCD
[考点]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主体均可为单位。A选项正确。上游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但因行为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B选项正确。事前与盗窃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C选项正确。司法解释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同时又构成洗钱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D选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8. 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的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______
A.持枪抢劫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抢劫致人重伤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A
B
C
D
BC
[考点] 侵犯财产罪
[解析] 持枪抢劫需要真枪。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地铁,轻轨,轮船,飞机等,不含小型出租车。因此,本题答案为BC。
9. 下列哪些行为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______
A.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
B.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交通安全
C.在闹市区飙车,造成大面积交通路段的拥堵
D.将汽车洪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固定卸货车位,后在醉酒时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
A
B
C
D
CD
[考点] 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 成立交通肇事罪。A选项不当选。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刑法未规定其为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但是造成1人以上重伤的,可成立交通肇事罪。B选项不当选。属于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成立危险驾驶罪。C选项当选。属于在公共交通领域,醉酒驾驶机动车,成立危险驾驶罪。D选项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CD。
10. 关于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解,以下选项错误的是:______
A.如果造成的客观危害相同,那么其刑事责任也应当相同
B.任何人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C.该原则只在制刑、量刑时有意义
D.缓刑、假释等制度并不违反罪刑相适应原则
A
B
C
D
ABC
[考点] 刑法绪论
[解析] 罪刑相适应原则中的罪包括主客观两方面,刑事责任的大小不光要看客观危害,还要看主观责任的大小。A选项错误,当选。罪刑相适应并不是客观归罪,承担刑事责任还要看行为人的责任能力等责任因素,未满14周岁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就不承担刑事责任。B选项错误,当选。该原则在刑罚执行时也有意义。C选项错误,当选。缓刑、假释等制度,就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执行刑罚时的具体体现,犯罪人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良好表现,表明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降低,可改造性增强,其所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也应当减轻。D选项正确,不当选。本题为选非题,因此,答案为ABC。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