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分类模拟17
单项选择题
1. 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输入一产出”的系统过程的模式是______
A.系统分析模式
B.过程模式
C.目标模式
D.CIPP模式
A
B
C
D
A
[解析] 系统分析模式是在借鉴工程管理科学的某些原理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模式将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入”是学生,“产出”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一模式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组合,借此获得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
2.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了______的教学规律。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C.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A
B
C
D
D
[解析]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规律也称为双边性规律,指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贯彻这一规律要求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3.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______。
A.教育学生学好功课
B.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A
B
C
D
C
4.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______。
A.帮助、引导
B.尊重、赞赏
C.合作、开发
D.反思、总结
A
B
C
D
B
[解析]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 教育心理学中,通过各种间接途径了解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属于______
A.个案法
B.测验法
C.实验观察法
D.调查法
A
B
C
D
D
[解析]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6. ______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
A.政治性
B.高度权威性
C.明确目的性
D.系统性
A
B
C
D
A
[解析] 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政治性和原则性;②目的性和可行性;③稳定性和间断性;④合法性和权威性;⑤系统性和多功能性。其中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直接反映制定政策的主体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7. 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往场合讲话,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______。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A
B
C
D
B
[解析] 恐惧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学障碍。题干中学生的表现是恐惧症的表现。
8.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
A.杜威
B.赫钦斯
C.巴格莱
D.布鲁纳
A
B
C
D
B
9. 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______。
A.学科课程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A
B
C
D
B
[解析]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结构主义课程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10.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A
B
C
D
C
[解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 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是______
A.评定法
B.问卷法
C.墨渍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A
B
C
D
D
[解析] 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和摩尔根于1938年编制的,主要用来确定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
12.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子问题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策略是______。
A.逆向工作
B.简化计划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
A
B
C
D
C
[解析] 手段—目的分析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问题或目标分解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13.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一生中,在青年时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的智力是______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情境智力
D.经验智力
A
B
C
D
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其中,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14.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______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A
B
C
D
C
[解析] 独立的教师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因此,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远远早于师范学校的出现。
15.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A
B
C
D
A
[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中不论何时都会把中国国旗知觉为鲜红色的,是知觉恒常性的体现。
16. 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
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要启发诱导孩子
B.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
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
A
B
C
D
C
[解析] 教育观念的选择应该依据观念的正确性进行,而不是家庭成员的身份。
17. 中小学生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______
A.被动的过程
B.乐观的过程
C.能动的过程
D.悲观的过程
A
B
C
D
C
[解析] 中小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其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能动的过程。
18. ______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和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A.国家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地方课程
A
B
C
D
B
19.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
B
C
D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作为教育法体系中的“宪法”,规定国家教育方面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原则性比较强,对全部教育法律法规起统帅作用。
20. 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使他得知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______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性迁移
A
B
C
D
B
[解析]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题干中小石是改变了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知识。
21.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人。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符合素质教育的______特征。
A.差异性
B.全面性
C.主体性
D.创新性
A
B
C
D
C
[解析] 《学会生存》一书所倡导的受教育对象成为教育主体的观点,突出强调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说法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特征当中的主体性特征。所以选择C。
22. 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教育家是______
A.保罗·朗格朗
B.R·H·戴维
C.穆克·德洛克
D.埃德加·富尔
A
B
C
D
A
[解析] 保罗·朗格朗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23. 注意转移与气质类型相关,注意力容易转移的气质类型是__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A
B
C
D
B
[解析] 活泼、敏捷、稳定性差是多血质的特点,因而多血质类型的人缺乏耐心和毅力,注意力容易转移。
24. 有人说,德育工作是“5+2=0”,这一观点违反的德育原则是______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一致性原性
A
B
C
D
D
[解析] 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5+2=0”指的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不一致造成教育影响力不够,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25. “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______。
A.多样性
B.独立性
C.矛盾性
D.兼容性
A
B
C
D
C
[解析]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心理结构有时候并非一致,会存在矛盾冲突的情况。
26. 注意是意识______的表现。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警觉性和选择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一般性和重点性
A
B
C
D
B
[解析] 注意是意识的警觉性和选择性的表现。注意的警觉性和选择性是密切联系的,首先是有警觉性,然后才有选择性;选择性是在警觉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警觉性就没有选择性。同时警觉性又是在选择性的指引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的,没有选择性,警觉性便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27. 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______。
A.参与性
B.自发性
C.渗透性
D.排他性
A
B
C
D
D
[解析] 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征: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具有渗透性;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28. 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你能够一眼把他辨认出来,这种记忆现象属于______。
A.识记
B.存储
C.再认
D.编码
A
B
C
D
C
[解析]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
29.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能体现这一方法的是______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A
B
C
D
D
[解析] D项是榜样示范法的典型示例。
30. 巴格莱是______的代表人物。
A.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C.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D.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A
B
C
D
C
[解析] 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31.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______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A
B
C
D
A
32. 作为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的是______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道德标准
A
B
C
D
D
[解析] 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假定)、行为准则(处理)和法律后果(制裁)三个要素组成。
3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是职权影响力和______
A.年龄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职称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A
B
C
D
B
34.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__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A
B
C
D
B
35. 当儿童看到了不同的桌子之后,形成了“桌子”的概念。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______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理解性
A
B
C
D
C
[解析]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的特征。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认识。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儿童在接触各种桌子之后形成桌子的概念,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
36. 王老师上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台上啄玻璃,同学们都把视线转向它。这属于______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A
B
C
D
A
[解析]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小鸟啄玻璃引起的学生们的注意显然属于无意注意。
37. 学生出现教师期望的行为后,教师发给学生小红星,学生可用小红星兑换奖励物或喜欢的活动。教师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A
B
C
D
B
[解析]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8.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______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A
B
C
D
B
[解析] 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39. 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他遵循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
B
C
D
B
[解析] 此题比较容易混淆的是B项直观性教学原则和D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据此可知,这里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40.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确立所依据的理论是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
B
C
D
D
[解析] 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