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题1. 深请教学之道的校长建议新老师授课时重点内容要用彩笔标注,不着奇装异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课,不出现口头禅,并在课堂上适时走动。
问题:结合案例,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分析校长建议的依据。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含主客观两个方面:(1)客观方面:强烈的、新异的、变化的、和对比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主观方面:人的主观状态如需要、兴趣、情绪状态、主体的知识经验等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外部干扰。避免强烈的、新异的、变化运动的刺激物的消极影响,这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的必要条件。材料中要求教师授课“不着奇装异服,不出现口头禅”,能够有效防止这类刺激物所引起的对学生消极的无意注意。
(2)讲究教学艺术。教师上课要讲究教学艺术,做到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切实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也才能引起学生对这些教材的无意注意。材料中要求教师“授课时重点内容要用彩笔标注、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课、并在课堂上适时走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提高学生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引起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
四、论述题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落实“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我们应该这样落实“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中实施德育的主体有很多,包括班主任、学科教师、团组织、学生会等。不同的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所采用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学校教育要统和来自不同群体教育力量,定期讨论与交流德育情况,统一要求,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2)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使各方面的影响达到最佳状态。首先,学校定期组织活动,与社会、家庭就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道德问题进行交流,制定协作方案,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再者,注重引导学生在多样复杂的环境中学会自主判断和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学生品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很多阶段,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不同阶段教育内容、方式的一致和连贯。
具体到对学生的教育中,要想贯彻落实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既要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同时还要注意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确保教育成果的有效,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即“5+2=0”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