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 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______。
2. 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具体体现为______和______作用。
3.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它要求______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4.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本品质是______、内隐性、稳固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 ______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6.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______和寻求发展。
7. 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是______。
8. 人的性格特征主要包括态度特征、______、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9.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______、逐步提高的过程。
11.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
12.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______和______。
13.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__和归属。
15. 分析研究资料就是对收集到的教育事实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做理性的加工处理,它的基本步骤包括阅读资料、______和解释资料。
16. 新课程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______。
17. 儿童多动症是常见的以______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
18.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成功概率是______。
19. 评定发散思维的三个基本指标是:流畅性、______、新颖性。
20.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______的历史性转变。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四、判断题1. 观察法和调查法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对 错
B
[解析] 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调查访问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
2. 2014年7月在非洲大陆上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登革热病毒感染事件,该病毒主要攻击神经系统。
对 错
B
[解析] 2014年7月在非洲大陆上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病毒感染事件,该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恶心、体内外出血等。
4. 公共财政作为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活动,其核心是解决效率问题。
对 错
B
[解析]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本质要求是要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
6.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
对 错
A
[解析]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7.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对 错
B
[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8. 高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对 错
B
[解析] 适当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高水平的焦虑会影响学习效率。
9. 现阶段小学课程类型以综合课程为主。
对 错
A
[解析]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1. 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
对 错
B
[解析] 教师教育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学习。
12. 惩罚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
对 错
B
[解析]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题干描述的是负强化的概念。
六、材料分析题(共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多方面努力都没有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是完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他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了。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 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
材料中小亮对于学习的表现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状态。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是由于学生个体总是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所导致。题目中,小亮在经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后,发现成绩和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对于提高数学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导致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2. 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
结合材料中小亮的情况,作为小亮的班主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亮的学习动机: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班主任应当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小亮目前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励、暗示等方法,增强小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发小亮自觉、勤奋地学习,打破心中唯分数论的思想。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班主任应创造条件使小亮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小亮树立成功的榜样,提高小亮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④培养学生努力才能成功的归因观。纠正小亮目前的归因倾向和错误的归因方式,引导小亮进行积极的归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归因体验。
3. 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问题: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符合感觉对比规律。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黑色和红色同时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形成对比。
符合知觉选择性的规律。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特性。
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集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