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阅读陆游《关山月》全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 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意。
本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共分三层。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解析] 给出一段文字要求划分层次并总结各层的含意,这是常考的内容。考生要多训练这方面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2.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解析] 这一小题考查考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本诗表达了诗人统一祖国的信念和对这一信念不得实现的无比悲愤之情。
3. 这首诗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在艺术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以“月夜”贯穿全诗,这首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解析] 写月夜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的遗民的不同表现,从而表达了不同主体对待收复中原态度的差异。诗中将朝廷对恢复的态度与战士和遗民对恢复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朝廷和戎政策的荒谬,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整首诗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悲壮沉郁。
阅读《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中,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 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由于河伯看到了大海的无边无际,与之相比较,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8. 对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的描绘,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宇宙无垠广大,人的认识有限,因此不能盲目自满。
四、作文50分。1. 请以“2008北京奥运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