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模拟158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的是______
A.行政处罚
B.颁发营业执照
C.行政确认
D.税务机关征税
A
B
C
D
B
[解析]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有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如颁发营业执照、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的是______
A.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设定的单方面性
B.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
C.行政主体权利处分的有限性
D.行政法律关系实施的关联性
A
B
C
D
D
[解析]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有如下的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设定的单方面性;(2)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3)行政主体权利处分的有限性。
3. 一般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______
A.公平对待、对比原则、正常判断、没有偏私
B.公平对待、比例原则、正常决断、没有偏私
C.平等对待、比例原则、正常判断、没有偏私
D.平等对待、对比原则、正常决断、没有偏私
A
B
C
D
C
[解析]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公平正义的法律理性)。一般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等对待;比例原则;正常判断;没有偏私。
4. 下列有关行政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行政程序的准确定义是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或步骤
B.行政程序的基本规则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由行政部门自行设定、变更或撤销
C.广义的行政程序是指有关行政的程序,既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也包括解决行政案件的程序等
D.狭义的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其实体行政法权力(利),履行其实体行政义务,依法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
A
B
C
D
A
[解析] 对于行政程序,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行政程序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或步骤。
5.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等级层次不包括______
A.刑事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法律
A
B
C
D
A
[解析] 根据《立法法》规定,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等级层次应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以构成完整的法规体系。
6. 《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中的______,对各级城乡规划法规与规章的制定具有不容违背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A.基本法
B.根本法
C.最高法
D.高级法
A
B
C
D
A
[解析] 《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对各级城乡规划法规与规章的制定具有不容违背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属于部门规章范畴,都是由______公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A
B
C
D
C
[解析]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所公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等都属于部门规章范畴,是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是______的一个组成部分。
A.城乡建设标准体系
B.工程建设技术体系
C.城乡建设技术体系
D.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A
B
C
D
D
[解析]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包括15个部分,如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铁路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每部分体系包含若干个专业,每部分体系中的综合标准均是涉及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或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需的技术及管理要求,它对该部分所包含各专业的各层次标准均有制约和指导作用。
9. 行政执法行为不包括______
A.行政许可
B.行政裁决
C.行政确认
D.行政奖励
A
B
C
D
B
[解析] 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实施的直接影响相对方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或者对个人、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其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
10. 《城乡规划法》没有授权______设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C.城市、县人民政府
D.乡、镇人民政府
A
B
C
D
D
[解析] 《城乡规划法》没有授权乡、镇人民政府设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镇人民政府负责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还负责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乡、镇人民政府对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实施行政处罚。
11.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______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规划的区域。
A.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B.省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
B
C
D
D
[解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12.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______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15
B.20
C.25
D.30
A
B
C
D
B
[解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3.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在经过必要性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应向______提出专题报告。
A.上一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本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A
B
C
D
C
[解析] 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职责的是______
A.对举报或控告的受理、核查和处理
B.负责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组织编制和报批
C.对全国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和实施行政措施
D.负责建设项目选址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
A
B
C
D
A
[解析] 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本行政区内城市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的报批有关工作,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等级的审查和许可,对举报或控告的受理、核查和处理,对区域内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和实施行政措施等。
15.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______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A.综合规划、统一开发、依法利用、合理管理
B.综合规划、统一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
C.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依法利用、合理管理
D.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
A
B
C
D
D
[解析]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16. 下列关于《城乡规划法》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调整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规定乡规划不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B.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C.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D.规定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需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A
B
C
D
C
[解析] 《城乡规划法》明确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第十八条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17.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应当由______将其列入濒危名单。
A.上一级审批机关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C.批准机关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A
B
C
D
C
[解析] 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应当由批准机关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并责成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并完善保护制度,加强保护工作。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批准公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18.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原则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整体保护,二是处理好______的关系。
A.保护与发展
B.保护与建设
C.维护与发展
D.维护与建设
A
B
C
D
A
[解析]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首先要明确保护原则及其保护内容,这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保护原则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整体保护,二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整体保护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格局、风貌和景观、环境。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人口数量和改善各种设施。
19.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下列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中举行听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审批保护区内所有建设活动时,都需要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B.利害关系人没要求听证时亦可举行听证会
C.听证应在审批事项公示期间提出
D.听证应在审批事项公示期间举行
A
B
C
D
C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特别规定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中举行听证的情况:(1)仅在审批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建设活动时,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2)只有当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时,才举行听证;(3)听证应在公示期提出,并在公示期满后及时举行。
20.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针对有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的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______的罚款。
A.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A
B
C
D
C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1. 下列关于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土地使用许可证
B.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C.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D.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A
B
C
D
A
[解析] 《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拔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22.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______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
A.1
B.2
C.3
D.4
A
B
C
D
B
[解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23.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在风景名胜区内举办大型游乐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以______罚款。
A.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A
B
C
D
B
[解析] 《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1)设置、张贴商业广告的;(2)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的;(3)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的;(4)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24. 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当向______提出报告。
A.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
C.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A
B
C
D
A
[解析] 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25.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______提出申请。
A.所在地镇级人民政府
B.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C.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
D.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A
B
C
D
B
[解析]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26. 根据《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规模较大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B.编制大、中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建设要求,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20日
D.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A
B
C
D
D
[解析] 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减少控制要求和指标。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
27. 下列有关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规划审查的主要依据包括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B.规划审查的重点包括城市性质、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等
C.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在拟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应书面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作出应属修编或调整的内容的认定
D.建设部依据协调意见,起草城市总体规划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一并报国务院
A
B
C
D
C
[解析]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在拟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应就原规划执行情况、修编的理由、范围,书面报告建设部,由建设部作出应属修编或调整的认定。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先组织编制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完成后,由建设部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查复核,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28. 根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______
A.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B.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
C.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拆除
D.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
A
B
C
D
A
[解析]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条规定,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______而制定的。
A.合法性和严肃性
B.科学性和有效性
C.合法性和有效性
D.科学性和严肃性
A
B
C
D
D
[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而制定的。其适用范围为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的城市规划的编制,同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编制,应参照本办法执行。
30.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包括______
A.各地块的主要用途
B.各地块的建筑密度
C.各地块的容积率
D.各地块的管线规划设计
A
B
C
D
D
[解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31. 下列关于城市紫线范围内建设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
B.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省域、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核发选址意见书
C.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
D.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A
B
C
D
B
[解析]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核发选址意见书。
32.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位于______建筑气候区的城市,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最大为38.0m
2
/人。
A.Ⅰ
B.Ⅲ
C.Ⅳ
D.Ⅴ
A
B
C
D
A
[解析] 规则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应符合的规定见下表: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m
2
/人)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
Ⅲ、Ⅳ、Ⅴ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28.0~38.0
23.0~36.0
33. 根据《防洪法》,防治江河洪水应当______,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
A.以泄洪为主
B.以防洪为主
C.蓄泄兼施
D.防蓄兼施
A
B
C
D
C
[解析] 《防洪法》第十八条规定,防治江河洪水,应当蓄泄兼施,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河道防护,因地制宜地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保持行洪畅通。
34.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其中,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______的标准。
A.1h
B.2h
C.3h
D.4h
A
B
C
D
B
[解析]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针对我国(Ⅰ~Ⅶ)七类建筑气候区,分为大城市及中小城市,提出了不同住宅日照标准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5.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中、小城市应每______人一辆标准车。
A.500~1000
B.800~1000
C.1000~1500
D.1200~1500
A
B
C
D
D
[解析]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6.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应该______
A.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遮蔽式配置
B.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置
C.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指引式配置
D.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简单式配置
A
B
C
D
B
[解析]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第5.1.1条规定,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37.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在______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
2
。
A.市中心区
B.城市边缘地区
C.城市远郊区
D.城市近郊区
A
B
C
D
A
[解析]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
2
;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
2
。
38. 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规定,下列有关防护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联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
B.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大于或等于0.5;砌筑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1~0.5
C.人口密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多的地区,宜采用土质护坡
D.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5.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大于2.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
A
B
C
D
A
[解析]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联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顸加设安全防护设施。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人口密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多的地区,不宜采用土质护坡。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
39. 乙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可以在全国承担______现状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A.20万
B.50万
C.100万
D.150万
A
B
C
D
A
[解析] 乙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可以在全国承担下列业务:(1)镇、2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镇、登记注册所在地城市和10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3)详细规划的编制;(4)乡、村庄规划的编制;(5)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冤。
40.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其中,中型汽车为______
A.2.0m
B.2.5m
C.3.5m
D.4.5m
A
B
C
D
C
[解析] 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禾可选择行道树,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4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规定行政法的______
A.实施途径
B.基本方法
C.发展方向
D.道路
E.根本性质
A
B
C
D
E
CDE
[解析] 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着相同的原理或准则,这就是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应当遵循的原则很多,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它规定行政法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根本性质;另一类是一般的行政法原则,即基本原则,位于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所有行政法律规范;再一类是行政法的特别原则,这类原则位于基本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局部行政法规范。
2. 文物工作贯彻的方针有______
A.保护为主
B.防治结合
C.抢救第一
D.合理利用
E.加强管理
A
B
C
D
E
ACDE
[解析] 《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3.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包括______
A.告知制度
B.听证制度
C.审批制度
D.回避制度
E.信息公开制度
A
B
C
D
E
ABDE
[解析]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告知制度;(2)听证制度;(3)回避制度;(4)信息公开制度;(5)职能分离制度;(6)时效制度;(7)救济制度。
4.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严格控制的活动有______
A.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
B.改变园林绿地自然状态的活动
C.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D.采石、开矿
E.改变河湖水系自然状态的活动
A
B
C
D
E
BCE
[解析]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严格控制下列活动: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摄制、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选项A、D属于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的活动。
5.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提交的材料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情况
B.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以及核心景区的范围
C.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数量
D.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商业开发规划
E.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协商的内容和结果
A
B
C
D
E
CD
[解析]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提交包含下列内容的有关材料:(1)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情况;(2)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以及核心景区的范围;(3)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保护目标;(4)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条件;(5)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协商的内容和结果。
6.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的主要职责为______
A.规定建设工程总平面的标准
B.提供规划条件
C.审核建设用地项目
D.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E.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A
B
C
D
E
BCDE
[解析]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行政主体是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的主要职责:(1)提供规划条件;(2)受理建设用地申请;(3)审核建设用地项目;(4)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7.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审核内容包括______
A.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B.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
C.审核控制性详细规划
D.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E.审核建设工程申请条件
A
B
C
D
E
ABDE
[解析]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审核内容:(1)审核建设工程申请条件;(2)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3)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4)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8.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和审定要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符合______的要求。
A.城市专项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保护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E.规划条件
A
B
C
D
E
BDE
[解析] 对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和审定的要求:(1)应当提交2个以上的设计方案,以利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比较,进行方案选择和依法审定。(2)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要求。(3)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公开征询意见。(4)必须严肃对待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9. 审定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首先应根据乡规划、村庄规划复核该建设项目的______是否符合相关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的要求。
A.性质
B.范围
C.设计风格
D.位置
E.规模
A
B
C
D
E
ABDE
[解析]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后,首先应根据乡规划、村庄规划复核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位置和范围是否符合相关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的要求,核定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交通、环保、文物保护、防灾(消防、防震、抗震、防洪防涝、防山体滑坡、防泥石流、防海啸、防台风等)和保护耕地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关于乡村规划建设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然后,审定该乡村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
10.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可以修改相应规划的情形有______
A.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B.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C.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过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D.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E.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
A
B
C
D
E
BCDE
[解析]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过程确需修改规划的;(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