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整数的加、减法,出示两个例题:
36+8=
25-6=
请学生思考并用竖式计算,教师提问:①计算中写竖式要注意什么?②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2)某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某一位相减不够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为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准备,同时也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比较了小数的大小,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经常遇见小数呢?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肯定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需要经常用到小数,比如商品的价格,有矿泉水2.5元,雨伞25.9元等,身高有1.55米、1.61米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数。说到商品的价格,同学们最熟悉的是不是文具的价格呢?
请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观察这幅图片,能够发现什么呢?
学生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文具对应的价格。
教师:图片中展示的都是同学们经常需要用到的文具,有卷笔刀、铅笔、本子等,它们下边的数字代表着它们的价格,观察图片,这里最贵的文具是什么?最便宜的呢?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购买文具的时候,都会考虑什么呢?(提示学生从价格、数量方面思考)
教师整理学生的答案并总结:会考虑身上带的钱够不够,买的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收银员找回多少钱,或者自己带的钱能够买几样文具等等。那么同学们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认真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活动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提问:图片中的小丽要去这家文具店买文具,她想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支浅色铅笔,她需要带多少钱呢?
让学生先自己在纸上算一算,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板书总结:
(1)把0.8元看成8角,0.6元看成6角,8角加6角等于14角,也就是一元四角。
(2)0.8加0.6等于8加6,满十向前进1,余4,0加0加1等于1,所得结果为1.4元。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第一种方法是先把小数化为整数,进行加法运算之后,再化成小数。第二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加法,小数的加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用竖式计算一下吧。(教师板书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教师强调:加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所得和的小数点也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法,那减法的计算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列竖式计算。同学们可以算一下一个卷笔刀比一支浅色的铅笔责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后板书。
3.升华问题,开放练习。
教师提问:小丽现在有10元,她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浅色的铅笔,她带的钱够吗?
请学生先自己思考两分钟,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算式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师:我们想要知道小丽带的钱够不够,也就是看买完文具盒剩下的钱是不是大于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浅色铅笔的钱,如果是大于的,小丽带的钱就是够的。买完文具盒剩下的钱是10-6.8=3.2(元),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浅色铅笔的钱一共是2.5+0.6=3.1(元),而3.2>3.1,所以小丽带的钱是够的。
继续提问:如果把浅色的铅笔换成深色的铅笔,小丽带的钱还够吗?
教师让学生先在本子上试着计算,并写出计算的过程(列竖式)。
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上面的问题后,提问:刚才同学们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加、减法的竖式与新列的竖式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结:
相同点:(1)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位数对齐了。
【设计意图】
新知内容层层递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观察、推理能力。
三、练习巩固
(1)2.3+1.6=
(2)4.2-1.8=
(3)0.6+2.7=
(4)4.9-1.1=
【设计意图】
出示例题供学生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课堂知识,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