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第一题为中文与社会,第二题为数学与科学,第三题为英语,第四题为音乐,第五题为体育,第六题为美术)。 (备注:音、体、美专业的考生请从后三题中,任选1小题作答。)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 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教学价值。
写作特点和教学价值
写作特点: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我”在非洲南部的一次旅行中,遇到了想买的精美木雕,但碍于其沉重且回国路途遥远而放弃购买,卖木雕的非洲少年在得知缘由后,带着精巧的小木雕到酒店外送给“我”的故事。
这篇课文以“卖木雕的少年”为题,表明了写作的对象,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读了题目后会对少年卖的是怎样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又是怎样的人产生好奇。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我”想要买木雕的原因,为后文“我”遇到心仪的木雕却犹豫做了铺垫;通过少年的语言和神态,为后文少年到酒店给“我”送精美的小木雕埋下伏笔。全文情节跌宕起伏,结构严谨、完整,语言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赞美了卖木雕的少年的美好品质与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价值: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质朴,言浅意深,适合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了解非洲的一些知识,并感受到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本篇课文时,领会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学习并掌握其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这些表现手法来描写自己想要表现的对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栩”“释”“掏”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驮”等14个生字;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课文注音、工具书等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感悟课文主旨,通过学习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表现手法,领会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分析卖木雕的少年的性格特征。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少年的热情友好,了解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培养热情好客、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抓住重点语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分析卖木雕的少年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表现手法,分析卖木雕的少年的性格特征,感悟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3. 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赏析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教学环节
环节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分配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读出感情。读旁白的学生要细细品味文章中对人物的神态描写。
学生小组内部进行朗读,读后进行交流,领会人物的情感态度。
环节二:小组竞赛
学生椎选出朗读较好的三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全班选出朗读得最有感情,最符合文章人物的一个小组,给予奖励。
教师对三个小组一一点评,给予鼓励。
环节三:启发提问
问题:仔细阅读以下语句,思考少年和“我”分别有怎样的想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补充指正。
明确:当少年知道“我”因路太远、大象墩太重而不能购买木雕时表现出了遗憾的神情。文章中用“遗憾”而不是“失望”,表示少年没有因“我”不买大象墩而失望,而是因为“我”不能将心仪的工艺品带走而遗憾,他既是为自己遗憾也为“我”感到遗憾。后来少年专门到宾馆外面等“我”,送给“我”小象墩,让“我”如愿以偿。少年将“我”这个中国人看作朋友,送“我”礼物,“我”因此深受感动。这些语句表现了少年的热情友好,更表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4.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悟的建立,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②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感形式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5. 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培养数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数位顺序表,建立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
6.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教学环节
1.探索新知
教师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数的认识”。
PPT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教师提问:这些是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都是比万大的数,要认识这样的大数首先就要认识比万还要大的计数单位,那么,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
预设学生回答:个、十、百、千、万。(教师板书)
活动一: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计数器上面的珠子个数,并引导学生学习计数器中珠子个数与计数单位的关系以及如何进位等内容。
教师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而我们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屏幕课件展示概念)
教师提问:有谁知道这些计数单位的数位?
预设学生回答: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活动二:教师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将数位按照从小到大、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排序,之后请学生板书,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制作的是数位顺序表,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教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
活动三: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继续完善数位顺序表,并让同桌之间相互考查数级、数位的位置以及个级、万级、亿级的定义。
【设计意图】
在新知的引入过程中举出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数,知道新知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在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去画数位顺序表并层层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那么,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北京市人口数据19612368是几位数呢?
预设学生回答:8位数。
教师追问:在数位顺序表中,如果将19612368中每个数字对应到各自的数位下方,那么19612368中的两个6分别在哪个数位呢?
预设学生回答:十位、十万位。
教师继续追问:两个6分别表示6个什么?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预设学生回答:表示6个十,6个十万;从左起,19612368中的第1个1表示1个千万,9表示9个百万,第2个1表示1个万,2表示2个千,3表示3个百,8表示8个一。
活动四:教师请学生尝试着读19612368这个大数,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在学习完新知概念的基础上,将生活实例巧妙地与新知结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初步掌握数位、数级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大数的读法与旧知中五位数以下的读法联系起来,既巩固了旧知,又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巩固练习
活动五:教师让学生拿出各自的计数器,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问题,在计数器上拔数,且同桌之间互查,之后教师进行演示。
活动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进行小结。
课堂总结: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万、百万、千万、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结合板书和课件)
【设计意图】
运用新知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其对于新知的运用能力,加强对新知的掌握;通过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新知的记忆。
4.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并设置新课悬念: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读一下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其他数据,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试读,期待下节课我们对于大数读法的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新知的运用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新课内容,设置新课悬念,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探索疑问,以加深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7. 简述体态语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如下。
①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通过使用体态语,教师可以弥补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不足,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意图,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②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体态语是学生内心状况和意向的主要表露形式,教师可通过关注学生的体态语获得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方法和速度。
③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肯定的体态语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肯定与尊重,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态语与英语单词、短语、句子、课文联系起来时,会产生一种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积极效应。随着理解的加深和动作的娴熟,学生针对不同的题材逐渐形成自己的体态语,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8.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sentence patterns "—What colour is/are...? —It's/They're...".
Abilitv aim: Students can ask and answer the colour of something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 "—What colour is/are...? —It's/They're...".
Emotional aim: Students will love the nature and enjoy the scenery around them.
9.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导入和操练环节
Lead-in:
①Daily greetings.
②The teacher shows some words about colours written in different colours. For example, a green "Red", which means the word "Red" is in gree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speak out the colour of the word itself in English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he one who answers the fastest and correctly can get an award.
【设计意图】
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可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建立起旧知与新知的联结。
Practice: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and make conversations about anything in the classroom as follows.
A: What colour are the desks?
B: They are brown. What colour is Li Ming's T-shirt?
C: It's blue and white. What colour is Lingling's dress?
A: It's pink.
【设计意图】
对话练习能够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0.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歌曲特点
《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2/4拍,C宫五声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歌曲前两个乐句主要以三度进行的手法表达对美丽国旗的赞美;后两乐句节奏发生变化,与前两句的进行形成对比,更具抒情性。歌曲旋律流畅,歌词简洁亲切,多为一字一音,简单易唱,抒发了孩子们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11. 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对国旗、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朗读歌词、学唱等方式,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学唱歌曲,并能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
12.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附点四分音符”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教学环节
1.节奏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走”按四分音符的速度,“跑”按八分音符的速度,“立正”按四分附点音符的速度。
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四分附点音符的作用。
2.知识呈现
①聆听音乐,听辨歌词内容。(国旗、金星、大地、小红云、蓝天)
②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③教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相关知识,并范读“我愿变朵小红云”,和学生朗读歌词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附点四分音符。
④学生用附点四分音符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熟悉附点四分音符,在认识附点四分音符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既能够掌握歌曲中的知识点,为接下来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掷为例):身体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伸直,右腿弯曲在后,右手持器材向右侧后引伸与肩平,左臂自然置于体前;身体重心落于右腿,上体略向右倾斜;然后右腿蹬地、转髋,挺胸,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臂经肩上屈肘向前挥臂,将器材向前上方快速投出。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3. 简要说明“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蹬地,转体,肩上屈肘,快速挥臂。
教学难点:最后用力,动作连贯,协调用力。
14.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体会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动作,体验肩上快速挥臂投掷的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持沙包(或垒球)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在游戏和自我练习中学会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的技能和方法,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展示自我的愿望,增强信心;在练习中培养果敢、坚毅的优良品质。
15.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教学环节
①教师边做示范,边用“顺口溜”的方式说出投掷沙包(或垒球)的动作要点,并把写有口诀的黑板和技术挂图摆放在固定位置。最后提出引导练习的问题和安全要求。
②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持轻物练习—投掷沙包(或垒球)的练习,练习方式和练习密度由小组自定。
③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帮助各组解决问题并强调技术重点,同时要鼓励和肯定学生。
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组间竞争和评价。
⑤身体练习游戏——抱球接力。
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技术的教学环节在内容安排上,精选了一些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与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练习方式由易到难,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投掷项目的学练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基本投掷能力。
教师采用各组推选学生相互比拼的方法,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身体练习游戏以接力形式呈现,有利于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增强趣味性。
投掷练习对增强学生腰腹、肩带力量,提高上肢爆发力,发展身体灵敏性、协调性,提升学生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自信、果断的优良品质有促进作用。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6. 什么是藏书票?
藏书票是一种起着标志性作用的,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通常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
17. 如指导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起源及相关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讨论等形式了解藏书票,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一幅精美的藏书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藏书票的设计、创作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18.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新授环节
活动一:提问引导
教师出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大家知道藏书票的作用和来历吗?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藏书票是用于藏书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柘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藏书票诞生于15世纪的德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入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受到很多人喜爱。
活动二:深入探究
教师继续提问: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藏书票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老师总结:藏书票通常采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署上“某某藏书”“某某之书”“某某珍藏”等字样,一般由图案、票主、签名、年份及拉丁文标志四大要素构成。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藏书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藏书票的题材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藏书票有人物、花鸟、风景这三种题材。
教师补充: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之外,建筑、民间故事等都属于藏书票的选题范围。
活动三:技法学习
教师讲解藏书票制作的步骤:
①剪刻制版:在木板上剪刻形状。
②压印形体:附上纸压出形状。
③拓印:用画笔进行拓印。
④整理完成:对细节部分进行调整。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藏书票,可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发散学生思维,层层深入,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同时通过示范制作步骤可以更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熟悉如何制作藏书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