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我国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金融行业平均年薪为9.56万元,农林牧渔为2.34万,农林牧渔行业者在网上自嘲他们的收入低,对于这种现象,请问你怎么看?
统计局的统计结果和农林牧渔行业者的自嘲,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这是我国当前各阶层收入情况的现状,也体现出脑力劳动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人群的生活差距。
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林牧渔行业从业者,大多从事着低技术工作,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且多是个人劳作或是在私人企业打工,得不到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金融等行业工作者往往在垄断性企业工作,有的垄断行业违背国家政策和法规滥发奖金和福利,职工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脱节,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劳动贡献和风险程度。这些部门或行业职工收入水平远远高于竞争条件下职工收入水平。导致一边是企业乃至于全行业亏损,另一边却是职工收入的大幅度上涨的奇怪现象。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是由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更多的是由行业的行政垄断性质造成的。此外,教育水平、城乡差距等也是造成各地区收入差距大的原因。
另一方面,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过程中,城乡差距是呈逐步缩小的趋势。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也应该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至9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农副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民的税收政策和税外负担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政策,以及限制农民进城政策等,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政策有所改变,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行业、地区、岗位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就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着力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节。一是合理安排劳动、资本和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包括要改变资强劳弱的局面,形成合理的劳资关系;要逐步减缓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资本、税收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 “唯学者非为仕,为仕者必为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唯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一言出自《荀子·大略》,简单十三个字就把入仕为官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阐述得清晰明了,可谓言简意赅。诚然,在当下的中国,当官出仕并不是寒窗学子十年苦读后的唯一出路,但是一旦有志于进入仕途成长为领导干部,持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我国目前的公务员体制是基于我国独特的国情而建立的,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管干部的原则贯穿了公务员招录、管理、晋升过程的始终。我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十三亿人民的期望,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公务员队伍作为实践、践行的直接主体,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个人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执政理念能否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的讲话上提到“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这无不表明了党对于学习的重视,及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成长的重要性。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领导干部作为公务员既是服务者又是管理者,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够处理工作游刃有余,对自身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学习也并不是盲目的,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着重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理论是实际行动的方向和路标,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将有助于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领悟中央的思路,把握工作的动向,紧跟党的步伐,确保工作的成效。其次,领导干部也应抓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在抓好本职工作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知识面的专业化、广泛化水平,通过不断学习充电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为履职创新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最后,领导干部更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的学习,一个人德行的好坏直接关心到为民服务的质量,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个领导干部贪污腐化造成的恶劣影响将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去挽回。因而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学习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党和人民负责。
3. 毕淑敏曾经说过:“现代人急功近利,有些人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背地里和明面上不一样。”请问你怎么避免这三个不一样?
“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背地里和明面上不一样”,是指现代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现象,这样的态度,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因为抱着这般心态,容易导致阳奉阴违、欺上瞒下、面子工程等不良行为,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究其原因,正如著名作家毕淑敏所言“现代人急功近利”,在社会的浮躁心态和发展较快的影响下,思想境界跟不上经济发展,思考深度跟不上物质化脚步,为了达到短时的目的,不少人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认认真真完成工作、扎扎实实在基层为人民服务。反而追求短期能看到效益的面子工程,就像习总书记曾指出的“有些干部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上大作表面文章,让群众诟病。
言行不一、前后不一、表里不一,这对于我们构建阳光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树立政府公信力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为了杜绝公务员队伍,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存在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对相关官员的廉政宣言,不能轻信,他们在台上说的,与他们真实想的未必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台上的慷慨陈词有时只是表演,对这样的官员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第二,应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防止官员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圈和生活圈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全天候的党风廉政监督网。第三,党员干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他律更要自律,避免“马列主义从来对别人,从不对自己”的错误,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在工作中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做言行一致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提高政府的执行力,重树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