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我国有些省份模仿西方国家制造狮身人面像,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能让民众不出门便能参观国外的景观和文化;有人认为,这样做会造成中西文化冲突,弊大于利。请问你怎么看?
对于山寨国外的著名建筑来吸引游客或是作为城市旅游标志的行为,有的人或许认为可以不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但也有人认为这样会造成中西文化冲突,我认为应该辩证看待这种做法。
一方面,一些省市、高校山寨国外著名建筑的初衷,可能确实有和“国际接轨”的思维,但也不乏功利性的作用,因为山寨的再雷人,也能打着噱头招徕游客不出国门合影留念。但另一方面,山寨的终归只是个形式,吸引得了一时的目光,却缺失了这些建筑之所以闻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一味地模仿国外有名建筑,却忽视了身边、本地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这样的景点、建筑的建立,不免有点本末倒置。
盲目模仿国外建筑设计或许只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中国迅猛发展的城镇化建设的附属衍生物,因此,只是模仿著名建筑的外壳从长久来看是一种财力、物力的浪费。我国拥有着5000年的文明,也有不少各个时代的建筑物、文化遗产因为现代化建设而被破坏、被损毁。与其花钱邯郸学步,不如将精力投入到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保护好本地、本民族的建筑、文化特色,重塑民族自信上来。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旅游,国人对外国建筑的新奇感会随之降低,而与现代接轨的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们也会设计出更多原创性的城市建筑,我们可以让历史文化的风貌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法重新焕发出生机。
2. “每增加一种技能,便增加一份自由。”请谈谈你的看法。
“每增加一种技能,便增加一份自由”正体现着“技多不压身”这个朴实的道理。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会多门外语、精通电脑、考下各类专业证件的达人都屡见不鲜,学习多种技能,看似平时用不上,但多了一项本领,在升学、择业甚至未来的人生中,都无形提升了自我的价值,增加了自己作选择的自由。
有的人庸庸碌碌,只满足于完成分内的学业和工作,对于课业和工作之外的技能并不感兴趣,等到出国深造、升职加薪的机会并没有落到自己头上时又抱怨是自己运气不够好,却忘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那些有幸在各种机会到来时被选中的人,在一般人吃喝玩乐、蹉跎光阴的时候,可能正在苦读攻克又一语言难关、正在参加大小考试、正在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才艺。每增加一门相关的技能,在下次机会来临时,就多了一次双向选择的机会,这也就是人生的机遇和自由所在。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在正常的工作之外,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现在的自己的满足上,而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政府的号召,在学习的道路上永不知足,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做到处理工作游刃有余,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达到精湛的水准。这样才能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机遇垂青的时候,展现一个有准备的自己,也多了向自己的梦想进阶的自由。
3. 学校有个摆摊卖鞋垫的老大爷,卖了20年。最近,学校为了治安管理将老大爷赶出校园,学生想让老大爷留下来,集体为老大爷请愿,假如你是学校的安全管理员,你会怎么处理?
遇到学生集体请愿的情况,我作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员,既要履行职责保障校园环境,又要酌情考虑学生的请求,尽量给他们满意的答复。
学校为了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学校安全、整洁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规矩不容轻易更改,如果让老大爷在校园里摆摊,而其他小贩却不能进入也有失公允。但同时,老大爷多年来以摆摊卖鞋垫为生,其顾客群体也都是师生们,老大爷20年来已经与师生们建立起了融洽的感情,将其赶出校园可能令他生活无着,这也与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相悖。因此,我会想办法圆满解决这件事。
首先,我会诚恳地接待请愿的学生,对他们说让老大爷出校园只是按我们之前出台的管理规定而产生的误会。虽然按照管理规定,确实不允许校内摆摊,但我们在开会时也讨论了老大爷的特殊情况,考虑到我们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也考虑到师生们对他的关爱,我们会对其情况进行特殊的处理。
其次,请学生们不要着急,先回去等消息,相信学校会出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接着找校领导继续就这件事进行请示,提议在学校后勤集团开设的食堂小卖部旁为老大爷留一个位置,或是争取老大爷同意,由学校帮助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工勤位置,并尽力为他申请相应的福利保障。
再次。经过校领导的审批同意,对老大爷做出妥善的安排,并将此安排以公文形式告知学生们,让他们体会到规定不外乎人情,我们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既注重规章制度,但同时也能做到灵活变通,不违背人本精神。
最后,相信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们会赞同学校的决定,老大爷也能满意这样的安排。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时常去看望老大爷,了解他有什么需求。在工作中,我会继续秉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工作标准,严谨又不失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