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模拟7-(1)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项措施是为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而采取的
A.检疫
B.留验
C.消毒
D.免疫接种
E.医学观察
A
B
C
D
E
A
2. 对可疑因素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用观察法和实验研究法。这两种方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研究时
A.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量是相等的
B.作前瞻性队列研究
C.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可比的
D.要用对照组
E.研究者可决定谁将是暴露于可疑因素者,谁将是非暴露于可疑因素者
A
B
C
D
E
E
3. 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是
A.霍乱、黄热病、鼠疫
B.艾滋病、霍乱、黄热病
C.黄热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
D.鼠疫、艾滋病、梅毒
E.艾滋病、霍乱、黄热病、流行性感冒
A
B
C
D
E
A
4.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分析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生态学研究
A
B
C
D
E
B
5.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之一为
A.确定病人的预后
B.确定病原体的留验时间
C.确定传染源的隔离时间
D.确定病人的病程
E.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时间
A
B
C
D
E
E
6. 若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已经确定,那么为了探讨该因素对暴露者和全人群绝对影响的大小,应选用下列哪个指标
A.AR和PAR
B.RR
C.AR
D.AR%和PAR%
E.PAR
A
B
C
D
E
A
7. 下列哪项不是经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特点
A.地区性
B.季节性
C.职业差别
D.新迁入疫区者常易发病
E.可以由病人直接传播给另一个易感者
A
B
C
D
E
E
8. 所谓流行病学实验是指
A.在人体开展有关流行病的流行规律的实验
B.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C.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D.在人群现场开展的实验
E.群体试验
A
B
C
D
E
B
9. 病原体由一个传染源传播到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途径
A.流行过程
B.传播过程
C.传播机制
D.传播途径
E.传播因素
A
B
C
D
E
D
10.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
B.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与非干预人群
C.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与非病例人群
D.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E.同一总体的某病患者
A
B
C
D
E
B
1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最重要优点是
A.随机分组提高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
B.可以很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各类偏倚
C.研究对象可以从中受益
D.可以计算发病率与相对危险度
E.提高了验证因果关系的正确性
A
B
C
D
E
E
12. 就某一因素,如果A病的归因危险度大于B病的归因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
A.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
B.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
C.暴露与A病的联系比与B病的联系强度大
D.假定联系是因果联系,则除去暴露因素后,预防的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预防的B病病例数
E.上述都正确
A
B
C
D
E
D
13. 干预试验确定人群样本大小的基本原则是
A.所观察疾病的发病率越高,观察人数越少
B.干预措施的有效率越高,观察人数越少
C.要求试验的把握度越大,观察人数越多
D.保证试验结束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时,所需要的最少观察人数
E.要求试验的精确度越大,观察人数越多
A
B
C
D
E
D
14.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确定的病例进行登记上报,观察传染病的动态变化,这是
A.实际病例、主动监测
B.实际病例、被动监测
C.监测病例、被动监测
D.监测病例、主动监测
E.前哨监测、监测病例
A
B
C
D
E
C
15. 关于选择流行病学实验现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B.当地人群流动性小,人口稳定的人群
C.依从性好的人群
D.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E.交通方便的地方
A
B
C
D
E
D
16.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三环节"是指
A.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
B.人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C.病因、宿主、环境
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A
B
C
D
E
E
17. 消毒的种类包括
A.饮水消毒和食物消毒
B.环境消毒和饮水消毒
C.随时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D.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E.预防性消毒和环境消毒
A
B
C
D
E
D
18.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最重要的差别是
A.是否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
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工作开始时是否已经发生
C.确定暴露的时间
D.随访时间
E.是否设置对照组
A
B
C
D
E
B
19. 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A.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B.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饮生水者,发病尤多
C.水源如经常被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形成慢性流行,并具有地方性;水源被一次大量污染,特别是井水或自来水源受污染时,可出现突然爆发或流行
D.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E.以上都是
A
B
C
D
E
E
20. 在某人群中改变基础水平的发病率(如去除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列哪些指标的数值将受影响
A.AR
B.PAR
C.BR
D.RR和PAR
E.AR和PAR
A
B
C
D
E
C
21. 经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A.病人有接触疫水的历史
B.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C.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呈爆发或流行
D.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以控制病例发生
E.以上都是
A
B
C
D
E
E
22. 下列哪个疾病不是人畜共患病
A.鼠疫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霍乱
E.弓形体病
A
B
C
D
E
D
23. 一系列相互连接相继发生的疫源地为
A.传播途径
B.传播过程
C.流行过程
D.传播机制
E.传播因素
A
B
C
D
E
C
24. 传染病接触者的检疫期限是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下列哪个时期的期限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最长传染期
E.最短传染期
A
B
C
D
E
A
25. 下列哪项不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疾病的特点
A.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者发病率高
B.发病率存在职业差别
C.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
D.一般呈散发
E.存在家庭聚集性
A
B
C
D
E
B
26. 传染病流行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又出现一批病例形成拖尾现象,一般是由于
A.生物媒介传播和食物传播共同存在
B.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共同存在
C.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
D.生物媒介传播和突然传播共同存在
E.生物媒介传播和饮水传播共同存在
A
B
C
D
E
C
27.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减少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入院率偏倚
D.回忆偏倚
E.选择偏倚
A
B
C
D
E
B
28.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盲法是指
A.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目的
B.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设计
C.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结果
D.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分组情况
E.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评价指标
A
B
C
D
E
D
29. 若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已经确定,那么为了说明消除该因素对于暴露者和全人群可以减少多少发病率,应选用下列哪个指标
A.AR和PAR
B.RR
C.AR
D.AR%和PAR%
E.PAR
A
B
C
D
E
D
30. 队列研究中确定观察终止时间是根据
A.研究工作的期限与经费
B.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
C.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
D.全体研究对象是否都出现观察结局的时间
E.非暴露组出现第一例病人的时间
A
B
C
D
E
C
31. 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
B.健康工人效应
C.错误分类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A
B
C
D
E
D
32.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征
A.随机分组
B.给予干预措施
C.严格的平行对照组
D.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E.属于前瞻性研究
A
B
C
D
E
D
33.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A.有效的预防接种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隐性感染
D.病原体致病力
E.传染病流行
A
B
C
D
E
D
34. 下列哪项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综合性措施的主要环节
A.治疗病人
B.切断传播途径
C.预防接种
D.接触者预防服药
E.隔离接触者
A
B
C
D
E
B
35. 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称为
A.流行过程
B.传播机制
C.传播过程
D.致病机制
E.传染过程
A
B
C
D
E
B
36. 在队列研究中经常发生失访,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失访不会严重影响研究结论
A.失访的时间较晚
B.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失访率相等
C.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D.失访者和非失访者的暴露情况相似
E.失访的时间较早
A
B
C
D
E
D
37. 所谓准现场试验是指
A.现场干预试验
B.前瞻性病因研究
C.社区实验
D.不能按照随机分组或双盲法所开展的现场试验
E.随机对照试验
A
B
C
D
E
D
38.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最大差异是
A.纳入标准不同
B.随访方式不同
C.干预措施不同
D.目标人群不同
E.观察重点不同
A
B
C
D
E
C
39. 如欲说明人群中由于高盐饮食所致高血压病的危险的比例时,应选用
A.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
B.归因危险百分比
C.归因危险度
D.相对危险度
E.比值比
A
B
C
D
E
A
40. 城市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A.6小时以内
B.12小时以内
C.24小时以内
D.36小时以内
E.3天以内
A
B
C
D
E
A
41. 所谓疾病监测是指
A.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B.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
C.长期、连续地对疾病的动态分布进行随访
D.长期坚持下级单位向上级机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
E.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资料
A
B
C
D
E
A
42. 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淋病等疾病属于
A.甲类传染病
B.丙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由地方政府决定所属传染病范畴
E.传染病
A
B
C
D
E
C
43. 下列关于人年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5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1年为5人年,1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5年也是为5人年
B.1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不满1年时也计为1人年
C.人年只能每个人单独计算,无可加性
D.因为1年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逐一计算后累加,所以十分繁杂
E.一组人暴露于研究因素1年为1人年
A
B
C
D
E
A
44. 下面对疫源地的认识哪项正确
A.疫源地即指传染源本身
B.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在的病家
C.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在的地区
D.疫源地指传染源所停留过的地区
E.疫源地即指传染源本身及其家人
A
B
C
D
E
D
45. 下列哪个方法最适于人群疾病自然史的研究
A.横断面调查
B.生态学研究
C.类实验研究
D.前瞻性队列研究
E.回顾性队列研究
A
B
C
D
E
D
46. 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A.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A
B
C
D
E
A
47. 下列哪项不属于疾病监测内容
A.长期系统地观察疾病的发生,传播及其影响因素
B.观察疾病变动趋势及分布动态
C.采取防制对策及措施
D.研究疾病诊断方法
E.对防制效果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A
B
C
D
E
D
48. 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减少
A.选择偏倚
B.混杂偏倚
C.测量偏倚
D.信息偏倚
E.错分偏倚
A
B
C
D
E
B
49.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A.传播易于实现,病例常可连续发生,患者常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
B.一般有季节性升高的表现,冬春出现较多,流行强度常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有关
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现周期性升高
D.病后免疫力持久的传染病常在儿童时期感染;病后免疫不持久的传染病则没有明显的儿童发病率高的特征
E.以上都是
A
B
C
D
E
E
50.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是
A.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升高;病例分布与吸血节肢动物的地区分布一致;季节性升高与吸血节肢动物活跃季节一致
B.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C.发病年龄有差异,新迁入疫区者常易发病,老疫区成人因多具有免疫力;则病例多集中于儿童
D.人与人之间不直接相互传播
E.以上都是
A
B
C
D
E
E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