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3)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4)体育运动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5)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6)体育运动可以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考点] 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
2. 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考点] 体育心理学
3. 简述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直接动机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有效力量。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其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会减小。
而间接动机虽然相对遥远,与当前体育活动的直接联系较少,但它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其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
因此,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作用。
[考点] 体育心理学
四、教学设计题1. 阅读材料,设计45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步骤。
初二(2)班学生40人。
学习内容:脚背正面踢球。
教学条件:足球场,足球20个,标志筒10个。
[参考设计]
脚背正面踢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初步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技术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85%的学生能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合作能力,培养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脚踢球的部位,身体正对来球,脚背正面触球。
难点:判断来球的路线与速度,膝、踝关节放松以增强缓冲效果,踢球时全身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课堂常规:
1.师生礼仪;
2.明确学习目标;
3.检查服装;
4.安排见习生:
5.常规练习。
教师活动:师生问好。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并作相应记录。介绍本课学习目标以及注意事项。检查服装,提出要求,强调安全问题。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
学生活动:向老师问好。体育委员向教师汇报本班学生出勤情况。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要求。知道安全事项。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集合队形。
要求:集合积极迅速,嗓音洪亮、有力。精力集中,学习目标明确。
(二)准备部分
在行进过程中完成四节徒手操:
1.伸展运动;
2.体转运动;
3.踢腿运动;
4.踝腕关节运动。
教学组织:两列纵队。
要求:动作规范,防止受伤。
(三)基本部分
导入:学生复习脚内侧踢球以及脚背内倒踢球等技术动作,通过以上技术动作的练习为接下来的新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1.技术动作的示范,要点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脚内侧踢球技术动作。
教师活动:向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踢球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再学习一种踢球的方式:脚背正面踢球。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助跑路线、支撑脚的位置、摆动腿的动作、击球部位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对技术动作要点总结。
教师进行补充:直线助跑,最后一步稍大,支撑脚以脚跟着地,踏在球的后例方10~15厘米处,膝关节微屈,足尖正对出球方向;摆动腿以膝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屈膝积极向前摆动。当膝关节摆至接近球的垂直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的前摆,脚背正面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身体随球前移。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第一、二列与第三、四列相对站立。
要求:仔细观察教师的技术动作。
2.学习足球脚背正面踢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回答,对技术动作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示范,初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活动:老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并且总结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即直跑跨步体跟上,支脚踏在球侧方,踢腿加速向前摆,脚背踢球正后方。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进行模仿练习,并且记忆老师给出的口诀,一边默念一边进行练习。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支撑脚选位要正确,击球部位以及击球点准确。
3.学生两人一组做踢固定球练习
两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脚踩足球的上部,另一名学生原地模仿练习踢球姿势,感受脚背正面踢球的部位,踩球同学对踢球同学的技术动作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学生活动: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观察,纠正彼此错误。
教学组织:两人一组轮换。
要求:体会踢球的部位及击球点。
4.学生两人一组做互踢练习
两名学生相距15~20米,面对面站立,球固定到面前,助跑用脚背正面踢球。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规划场地,观察学生在踢球过程中技术动作,及时纠正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在规定距离内进行踢球练习。
教学组织:两人一组。
要求:注意踢球的准确性。
5.教师巡视指导,纠错点评
观察学生的练习,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规划场地,观察学生在踢球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及时纠正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在规定距离内进行踢球练习。
6.游戏:中区射筒
全场使用一个球,在中圈内分布10个标志筒,两队均在中圈以外,其中一队控制球为进攻方。另一队为防守方,进攻方距中圈不得少于15米,防守方防止进攻方射中中圈内的标志筒。射击必须用脚背正面,射击球穿过中圈可以被再次控制,停留在中圈则成为“死球”,原控制球队失去控球权。防守一方获得控球权后必须从中圈15米以外开始进攻。比赛进行到全部标志筒被击倒后为一回合,击倒一个标志筒得一分,积分多的队为胜。
教师活动:教师简述游戏的做法,检查游戏场地,强调安全事项;组织进行游戏练习;游戏小结,分析获胜(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明确游戏练习的方法及要求;按要求进行游戏练习;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积极讨论、分析获胜(失败)的原因,知道游戏练习的获胜要领;在教师的指挥下,再次进行游戏练习。
教学组织: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
要求:采用脚背正面踢球的方式。
(四)结束部分
1.课堂总结。
2.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进行放松操。
3.值日生归还器材,教师宣布下课。
四、场地器材
足球场、标志筒10个、足球20个。
五、预计强度
平均心率为120~135次/分,课堂密度为35%~40%。
[考点] 教学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