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故乡的亲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演奏《故乡的亲人》,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故乡的亲人》,能够简单评价自己的演唱。
3.能够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
4.乐于参与竖笛合奏活动,并能准确地演奏自己的声部。
【教学过程】
1.复习、演唱歌曲
(1)复习歌曲《故乡的亲人》。
师:我们已经学会演唱《故乡的亲人》,现在我们先复习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唱歌。
(2)探讨歌曲情感处理。
师:大家说说我们唱得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这首歌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师:上节课介绍过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今天我们再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讲一讲。
生:福斯特从小喜欢音乐,但是他的父亲反对他从事音乐工作,初中毕业后他被迫离开家乡,到辛辛那提他哥哥开的一个批发所工作,那时他的心情很惆怅,十分思念家乡,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这首歌。
师:说得非常好,通过对福斯特创作这首歌背景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假如你现在就处在作曲者的这种境遇,不得不离开故乡,离开亲人、朋友,要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居住,那时你会不会经常思念故乡?请同学们把这种感觉运用到演唱中去。那么,怎么唱才会有感情呢?
生:应该有强弱、有起伏。
师:请举例说明,哪儿该强,哪儿该弱?
生:第一行弱,第二行开始变强,第三行又变弱。
师: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生:第一行他的回忆,十分平静,后边越来越激动,第二行就开始变强了,慢慢又恢复到平静状态,所以第三行又变弱了。
师:说得很好,他认为开始的地方表现了作曲者平静地回忆故乡,他想起了故乡的河流、农场、小茅屋和古老的田园。这时候他又回忆起了童年的生活,和他的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想起了还在故乡生活的母亲,在这个时候作曲者非常激动,在演唱的时候,这部分就可以强一点。
下面我给大家唱一遍,请你们仔细听。
教师播放伴奏录音,并范唱。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演唱。
(3)用英文演唱歌曲。
师:我们用英文演唱第一段,我先把歌词朗诵一遍,请你们标记一下不熟悉的单词发音。教师朗诵英文歌词。
师生共同用英文演唱歌曲。
2.竖笛吹奏《故乡的亲人》
(1)长音练习。
教师提示:演奏竖笛的姿势,调整好坐姿、角度。
教师示范吹长音B,学生集体练习吹奏。
(2)吹奏《故乡的亲人》。
①视唱曲谱。
师:我们先识读乐谱(出示谱例)。
教师与学生一起用固定唱名法视唱乐谱。
②学习降B音的吹奏法。
生:降B这个音我们从前没有学习过。
师:怎样吹奏降B音,下面请同学们打开竖笛教材,看指法表,看一看应该怎么吹?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吹奏B音和降B音。
③练习吹奏《故乡的亲人》。
学生先试着分散练习,然后集体吹奏歌曲《故乡的亲人》。
④评价,针对难点进行练习。
师:你们觉得吹得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我们先练习一下连音,对照谱例,比较连音和非连音的区别,大家试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吹奏。
师:有同学认为附点音符吹得不清楚,我们找一找乐谱中附点音符在哪里?
学生依次指出附点音符的位置,教师以第三行第一小节为例进行讲解。
⑤演奏《故乡的亲人》。
师:有同学提出休止符没有空出来,休止符处可进行换气,是一个呼吸口。
学生在教师钢琴伴奏下吹奏旋律《故乡的亲人》。
3.合奏《故乡的亲人》
(1)选择合奏的节奏型。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对每种节奏型进行试奏、选择。
师:出示《故乡的亲人》三声部合奏谱。第一声部是歌曲的旋律,第二声部用了第三种伴奏音型,第三声部前半部分用了第二种伴奏型;后半部分也就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我选用了第五种,只不过音不一样。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声部进行吹奏。
(2)竖笛合奏练习。
①学生按照所选择的声部,调换座位,分三个声部进行吹奏练习。
师:下面我们合奏练一遍。(学生吹奏)
②评价、难点练习。
师:你们觉得吹得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
师:请二、三声部的同学把拍子吹准,就能和旋律声部合起来。
③比较、体验。
下面我们再演奏一遍,注意我们刚上课的时候分析的歌曲的情感,把情感加进去,我来为大家弹伴奏。
教师伴奏,学生吹奏合奏。
师:我觉得这遍比刚才好一点了,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合奏的特点,合奏的和声语言丰富,比单一旋律效果好,有层次感,有立体感。
④注意情感表现。
下面我们再合奏一遍,除了请大家注意刚才练过的地方,还要请大家把情感加进去,把对故乡思念的情感加入竖笛演奏中。
教师指挥学生进行演奏。
4.小结
师:我们今天不但演唱了《故乡的亲人》,还用竖笛吹奏了歌曲旋律,并且练习了合奏曲,相信同学们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课下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练习。
此教学设计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之处。
优点:
这是一堂与歌唱相结合的器乐教学课,结合歌曲《故乡的亲人》学习用竖笛吹奏歌曲旋律,并进行合奏练习。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演唱并演奏《故乡的亲人》,在练习歌唱《故乡的亲人》的基础上,吹奏《故乡的亲人》的旋律,并演奏歌曲改编的器乐合奏曲。从教材选择角度看,《故乡的亲人》旋律抒情、悠长,曲调短小、规整,速度舒缓,适合于八孔竖笛的演奏。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歌曲都适合竖笛演奏,所以,选择歌唱教材作器乐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竖笛演奏的歌曲。
本课时第二环节是学习吹奏《故乡的亲人》的旋律。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竖笛基本功(长音练习、吹奏竖笛的姿势、吹奏连音和非连音的区别)的指导,注意克服竖笛吹奏乐曲的难点(si音和降si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由于该教师有效的指导,学生们吹奏竖笛的能力得到提高,演奏获得较好的效果。
本课时第三个环节是练习《故乡的亲人》合奏。教师给学生提供五种不同的伴奏音型,试着为歌曲的第1—2小节编配伴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试奏、讨论,确定了两种伴奏音型作为乐曲的第二、三声部的节奏。然后教师展示三个声部的《故乡的亲人》合奏谱,并指导学生进行吹奏、合奏练习。这种设计几种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自己选择的办法,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做法,它比教师直接展示事先设计的合奏谱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缺点:
在写作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应按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顺序来设计。本教学课例还缺少教学重难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