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句默写题(共6题,6分)3. 西上莲花山,______。《古风(其十九)》
4.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鹊桥仙(纤云弄巧)》
5. 耳得之而为声,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赤壁赋》
四、阅读理解(共3题,2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岳阳楼
[明] 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①。
空阔鱼龙舞,娉婷帝子灵②。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注】①九疑:即九嶷山,相传舜帝死后葬于此处。②帝子:即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1. 请赏析“阑干落洞庭”。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杨基写岳阳楼胜景,笔墨就集中在“在洞庭一湖”。“阑干落洞庭”一句写出了楼上人与湖中景互相契合的意趣。巍峨的楼景倒影湖面,华美的阑干仿佛直落湖中,自己也仿佛置身湖心了。
2. 分析诗歌二、三联虚实结合的写景特色。
本诗写景虚实结合,实景摹其形态,虚景传其神韵。
颔联二句诗实写,诗人能将洞庭湖及其周围地理环境真实地勾画出来,更富有地方色彩。“水吞三楚白”汪洋浩瀚的大水吞没了三楚之地,远远望去,三楚不过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被洞庭吞入江中一样。“山接九疑青”再看那“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若隐若现,一直伸向那辽远的远方,遥接湖南宁远境内的九嶷山。一个“接”字,写出洞庭湖的深远幽缈,横无际涯。
诗人以空灵之笔写出颈联二句:“空阔鱼龙舞,娉婷帝子灵。”那空阔浩渺的湖水啊,仿佛可见鱼龙混杂其中,潜跃起舞。那娟秀的远峰啊,恍若情意缠绵,具有帝子的风采。那娉婷如美人的君山,苍梧,难道不是蛾皇、女英的化身么?第五句的“空阔”接“水吞”,第六句的“娉婷”应“九嶷”。紧承上联,又直起结句:“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 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现了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详,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③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④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绝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从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⑤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罢!
⑥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到:“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⑦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们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⑧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生活的我,痴心地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选自《子恺画集》代序,一九二六年圣诞节作,有删改)
3.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②段画线部分的含义。
瞻瞻甚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就会真切地号哭;会认真投入地玩,发挥自己的创意,玩出脚踏车、火车等;对作者的稍微变化,会真心地感到疑惑。他是如此的真实、真率、纯洁、自然与热情,所以作者说他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意对即可)
4. 文章第③段,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观点?
对比。作者在尽情赞美儿童天性的同时,又以大人们的虚伪、污浊来与孩子们的坦城、纯真作对比。这种对比有力地衬托了童心的高尚。高度赞扬了孩子的纯真与率直,对大人们那种被世俗改变了的失去童真的心灵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
5. 作者为什么说“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为什么又感慨“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憧憬”儿童的童真、童趣;因为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而“悲哀”。
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诫兄子严敦书
[东汉] 马援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①,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②,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③,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①施衿结缡:古代女儿出嫁时,母亲为女儿结好衣带、系好佩巾,反复叮咛。②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汉光武帝时曾任零陵太守。③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汉光武帝时任越骑司马,豪侠好义,后被劾“为行浮薄,乱群惑众”免官。6.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
“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意思是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作者的主要意图是告诫自己的侄子,对他人要有尊敬之心,对他事要有谨慎之心,不要妄加评议,年轻人踏入社会,必须谦虚谨慎,如果目空一切,哗众取宠,于成长发展绝无好处。
7. 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马援最不愿意看到子孙做的事情。
根据原文“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可知,马援最不愿意看到子孙做的事情是“喜欢议论别人长短,随便评论法度”。
8. 马援对龙伯高和杜季良皆“爱之重之”,但他为什么愿子孙效龙伯高而不效杜季良?
根据文章可知,龙伯高敦厚老实周密谨慎,不会说人坏话议论长短,节约有度。而杜季良喜欢结交豪侠,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比较重义气,人们不论人品好坏都喜欢跟他交往。但作者不希望子孙学习他。因为学龙伯高不成,还能是一个严谨的人,就像画天鹅不成还是鸭子,虽然不逼真但是还类似。但是学杜季良不成,就变成了轻薄浪荡的人,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五、写作题(共1题,40分)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桃红梨白,冬去春来。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人喜欢在乡村过年。除了团圆祭祖,许多尘封已久的传统年俗活动也纷纷重返人们视野,村里的年前赶集、舞龙舞狮、游大神唱大戏越来越有意思。
有人愿意在城里过年。乡村的祖宅宗祠逐渐消失,人口不断减少,年味越来越淡,城里的花市、庙会、烟花晚会反而更有过年的气氛。
有人选择在旅途中过年。努力工作一年,不忘追寻诗和远方。春节就是一个法定假期,趁此外出旅游、放松身心,有没有参与传统年俗活动倒不重要。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
又是一年青饼飘香
在我老家,每到春节,爸爸和他的哥哥弟弟都会携各自的小家庭从各地赶回老家团圆祭祖,做青饼则是祭祖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青”是一种艾草,相比绿得直逼人眼的青草,它显得温婉可人多了——叶子是长长的椭圆形,表面长着一层白色的茸毛,绿中带着些许柳絮白,仔细闻闻,有一种乡野间的清香。虽说“青”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其貌不扬,但是此刻它比任何一种艳丽的花都重要。
采青、洗青、剁青,这是妈妈和婶婶们的工作;捣青,是爸爸和叔叔们的工作,叔叔抡着石杵一下一下捣,爸爸负责在抬起石杵的间隙倒进糯米粉,并不断把粘在石臼壁上的青团拨回中间。在古朴的石臼里,绿色和白色逐渐相融。
叔叔捣得满头大汗,终于捣好了一大盆青团。奶奶把捣好的青团切成了几大块,又把一大块搓成了长条,再把长条切成均匀的小块,动作娴熟利落。我看着眼馋,也想参与其中,于是强烈要求:今年压青饼这么好玩的事由我一人承包。
奶奶乐呵呵地拿来木头模具教我做:把一小块青团搓成球形,搓成的球要和凹陷的模型差不多大小,要不然压出来的青饼不好看;要先把青团在面粉堆里滚一下,才不会粘模具;把青团印到模具里后,在桌上敲几下,青饼就掉下来了。要领就这些,小菜一碟!比包饺子、切年糕、卷食饼筒都要简单。不出几秒,我就压好了一个厚墩墩的圆形饼和一个长条的鱼形饼。我不断地搓圆,不断地敲打,感觉自己成了专业的青饼师傅!不一会儿,我就敲出了许多圆饼和一大群“长鱼”。
奶奶把这些青饼密密地排在粽叶上,每条粽叶可以放十多个青饼,接着再把一条条排满青饼的粽叶放到蒸笼里排列好,每格蒸笼放七八条粽叶,我们做的青饼足足摆满了四大扇蒸笼。
灶火熊熊燃烧,青饼清香四溢!终于,在我眼巴巴的等待中青饼出炉了!棕黄的竹笼、黄中带绿的粽叶、深绿的青饼,组成了一幅别具古典风韵的景致。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缭绕着,冒着热气的青饼闪亮亮的。我忍不住拿起一个青饼咬了一口,青饼很有韧性,入口糯糯的,弹弹的,也不黏牙,清香中透着糯米的甜,唇舌间回荡的满是来自大自然的清香。
人声鼎沸,炊烟袅袅,清香浓浓,亲情暖暖。一大家子人共同劳作,在欢声笑语里听爷爷奶奶讲祖先的故事,其乐融融。在青饼飘香的春节里,我汇入了乡村习俗的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