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以包容繁荣社会文明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纵观中外历史,无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抑或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文明的发展、繁荣都离不开包容纳新的文化态度。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社会文明的碰撞变得越来越激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民众获得自由表达观点、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平台,在法律的范围内以包容繁荣社会文明,已经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矛盾和问题多发。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虽然已经成为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人均GDP还比较低,收入差距过大更是饱受诟病。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文明理念,反映到整体层面就是不同价值观的分歧。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的公民社会建设严重滞后,现代文明的各种常识都没普及,民众在面对不同文明时,经常陷入狭隘和偏见,将本来可以用理性讨论解决的问题扩大为对立和对抗,激化社会矛盾。为此,从我国国情来看,社会文明的发展特别需要包容文化。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存在即有其条件。”不同的社会文明因其产生条件不同,必然会呈现出差异性。对于没有先进、落后分别的差异,强求一致既不现实,也不理性,会扼杀掉社会文明的多样性,阻碍社会文明的繁荣。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关”。对于落后的、被现代文明逐步抛弃的差异,也要尊重实际,引导其逐步改变、转化。倘若不顾客观条件。强制反对、阻止,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狗肉节风波,即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动物保护主义者不是反对狗肉节,而是呼吁“让饮食更文明”,进而逐步推动国家出台《动物福利法》,也许“食狗者”就不会反对得那么激烈了。
包容不是无条件的,任何包容对象都不能超越法律界线。不讲法律,只讲包容,将会造成天下大乱。以网络言论来说,网民诚然具有言论自由,但绝对不允许制造和传播谣言,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同时,包容也要讲究方法,创造条件。首先,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逐步缩小城乡、东西部、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包容打好物质基础。其次,要加强现代文明宣传教育,普及各种公民社会的规则,培养民众的公共意识和包容精神,让包容文化深入人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会文明因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多姿多彩。倡导和推行包容文化,是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尊重和弘扬包容文化,以包容繁荣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