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让体面劳动筑就“中国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劳动者阶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我国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将我国推向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然而,在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这一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应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但是,越来越多的上班族身体健康被严重透支,面临较高的“过劳死”风险;政府在关注和干预职工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方面存在不足;部分领域的劳动者收入较低,物价、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大打折扣;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所有这些都在掣肘劳动者体面劳动的真正实现。
体面劳动的中心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实现体面劳动,首先要看眼于保证劳动者享有足够收入和工作机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我们一方面应该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性别、户籍等就业歧视,推动劳动者实现平等就业,另一方面要尽力推动劳动者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的协调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抑制物价、房价的过快增长,提高劳动群体的幸福感。
体面劳动还意味着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必要机会和有利条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共存、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交织,加之部分劳动者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淡薄,在现实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过劳死”和职业病频发就是例证。政府应加强监管,积极填补劳动法律法规漏洞;企业应以人为本,注重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此外,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发展,扎实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软环境”建设,满足广大劳动者的精神文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需求,确保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诚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还是当下中国的时代进程,劳动都是永恒的时代精神。但毋庸置疑,实现劳动价值的载体是个体,所以,对劳动的尊重最终要落实到对每个劳动者的尊重。而只有确保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才能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只有确保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确保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才能使美丽的“中国梦”真正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