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目标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前者一般是一国宏观经济的目标;后者则是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目标与利率目标。宏观经济目标一般有以下四个: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但把这四个目标中的哪一个放在最主要位置,各国政府以及一个政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择。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①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②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③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币值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它通常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或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④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因此目标间存在很复杂的关系,有些目标之间是矛盾的。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率越高,对要素投入需求也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增加,因此就业率也高。反之,经济萧条时,开工不足,就业者人数降低,失业率上升。
②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对立性。当失业人数过多时,需要采用扩大信用规模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但信用规模扩大引起货币供给增加,进而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其中菲利普斯曲线是澳大利亚籍的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从1861年至1975年英国失业率和工资物价变动关系后得到的。该曲线说明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彼消此长的置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 ③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对立性。由于前面提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一致性,又提到充分就业与物价上涨的对立性,按逻辑关系来讲,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也是对立的。但有时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并存,或经济停滞与物价上涨并存。当然这是极端情况,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中才会发生。在信用货币环境中,虽然也可以在物价稳定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但要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使一国实际GNP尽量接近潜在的GNP,物价就不可能平稳。
④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后,国内对本来可以出口的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该种产品价格上升,该产品的出口会受到影响。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是,出口增长慢于进口增长,贸易收支会出现逆差。就资本项目而言,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扩大国内储蓄总量并吸收国外储蓄,利用外资就是吸收国外储蓄的重要方法。外国直接投资增加致使进口品增加,对一国而言是资本项目的顺差弥补了贸易或经常项目的逆差。外债借入量增加虽然也能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但外债偿还时就会产生国际收支的平衡的问题,如果那时没有足够的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国际储备就将下降,从而国际收支平衡就会受到损害。
⑤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存在矛盾。a.当物价上涨率较高,且有预期通货膨胀时,外资流入量会减少。特别是合资项目中所能吸引的外资量会下降;b.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降低利率,但利率降低会促使资本外流,使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受到影响;c.通货膨胀时,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变化滞后于物价上涨,或者调整幅度小于物价上涨幅度,该国货币就会被高估,结果是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造成贸易收支的逆差;d.当国际收支因出口增长而大幅度增加国际储备时,国际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又会造成物价上涨;e.经常项目大幅度地持续逆差,并且导致国际储备下降,必然引起外汇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上升虽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从而有利于贸易收支出现顺差,有利于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但外汇汇率上升,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从而会导致因进口成本上升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目标间是矛盾重重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在复杂的关系中寻找适度的目标间的组合。当然,在世界上有个别的国家中央银行是以单一目标为货币政策的最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