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 简述以二酰甘油为第二信使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1)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G蛋白,该G蛋白激活膜上的磷脂酶C,后者可催化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的生成。
(2)二酰甘油与细胞内的Ca2+。等共同激活蛋白激酶C,后者使底物蛋白磷酸化,进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实现跨膜信号转导。
2.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
(1)复极化时程不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程长,有K+外流与Ca2+内流形成的平台期;而神经细胞复极化时程短,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2)恢复至静息状态的机制不同:心室肌细胞4期是由钠泵、钙泵和Ca2+-Na+交换等作用的结果;而神经细胞后电位是由钠泵作用的结果。
3. 简述血液中NaHCO
3/H
2CO
3缓冲对维持血液pH相对稳定的机制。
(1)NaHCO3/H2CO3缓冲对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当血液中H+增多时,H+与血浆中的碳酸氢盐结合形成H2CO3,后者分解为CO2和H2O,缓冲了体内过多的酸。
(2)血液中碱性物质增多时,与血液中的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盐,缓冲了体内过多的碱。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 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角度论述动物适应低氧环境的调节机制。
(1)低氧环境下动物主要通过体液调节来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低氧环境引起动物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后者促进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向原红细胞分化和幼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使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2. 论述维生素D
3对血钙和血磷浓度的调节作用。
(1)维生素D3经羟化后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如1,25-二羟维生素D3等,发挥其调节作用。
(2)1,25-二羟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和磷的吸收,使血钙和血磷浓度升高。
(3)1,25-二羟维生素D3能促进骨钙、骨磷入血,使血钙和血磷浓度升高。
(4)1,25-二羟维生素D3能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使血钙和血磷浓度升高。
五、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 腺嘌呤核苷中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A.

B.

C.

D.

A B C D
D
[考点] 核苷的结构,主要考察碱基与戊糖的连接方式。
[解析] 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是核苷酸,核苷是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其中碱基与戊糖的连接是重要的考点,嘌呤碱与戊糖是N
9与

相连,嘧啶碱基与戊糖是N
1与

相连。其次还要注意核苷中戊糖是β-构型。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 科学家F.Sanger等首次完成了胰岛素测序工作。请简述牛胰岛素一级结构的特点。
蛋白质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此题明确写出要表述的是一级结构的特点。蛋白质一级结构指的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胰岛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分成A链21个氨基酸,B链30个氨基酸,A链有一个链内二硫键,位于6和11位半胱氨基酸之间;A链和B链之间有两个链间二硫键,分别是A链7,20位半胱氨酸与B链7,19位半胱氨酸之间。
我们很难记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所以答题要点是:胰岛素由A链和B链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有一个链内二硫键,B链含有30个氨基酸,A链和B链之间有两个链间二硫键。大家可以根据题目,自己出题回答。比如:简述肌红蛋白的结构/血红蛋白的结构等,举一反三。
[考点] 蛋白质结构。
2. 写出米氏方程,并简述米氏常数的物理意义。
直接写出米氏方程,指出K
m值的意义即可。

从图中可以看出,K。值正好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考点] 米氏方程及K。值的意义。
3. 三羧酸循环中的酰基载体和催化底物脱羧反应的酶分别有哪些?
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步反应是由柠檬酸合酶催化草酰乙酸和乙酰CoA首先形成柠檬酰CoA,之后水解产生柠檬酸。柠檬酰基的载体是CoA;琥珀酰CoA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其酰基载体是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三部分组成,E2是硫辛酰胺琥珀酰转移酶,其中的硫辛酸与蛋白以酰胺键形成硫辛酰胺,其巯基能够携带脂酰基,所以酰基载体有两种:辅酶A/CoA和硫辛酸。
三羧酸循环有两步脱酸反应,分别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
[考点] 三羧酸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