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3.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孔孟思想为骨架,糅合道家思想后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潮。
对 错
B
[解析]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后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潮。其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自然与名教等哲学问题。
4. 长时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程序记忆两部分。
对 错
B
[解析] 长时记忆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即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5.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一共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
对 错
B
[解析]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
一、材料分析题1. 以下是某高中老师在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的部分教学内容。
[提问] 希腊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这种地形有利于从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希腊环海、多山、多岛;有利于从事商业活动。
[提问]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叉比较适合哪种经济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中华民族的摇篮在黄河流域,地势平坦,适合从事农业生产。
[提问] 两个地区的两种经济活动各对政治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需要安定,所以希望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进行统治,而我们中国古代事实上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的历史;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地区则更需要自由,因此民主政治成为希腊众多城邦首选的政治制度之一。
师:正是由于古希腊地理环境相当独特,从而,使得古代的希腊城邦林立。
上述教学内容体现了什么教学方法,试作简要评述。
上述教学内容体现了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采用谈话法,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谈话的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谈话提纲;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谈话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材料中,该高中教师正是合理地运用谈话法这一教学方法来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的。本课该教师从学生所熟悉的地理知识入手,逐步提问、引导学生将最终的知识引入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的谈话法不仅集中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年,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2.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以农为本的思想。其在政策措施中的体现:唐朝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在制度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现象。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兴修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5. 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梁启超文中的“古学复兴”指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6. 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大一统的思想;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人民思想。
7. 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表现在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二、简答题1. 简述抗战初期日本以近卫内阁的名义发表的关于侵华政策的三次声明。
1938年,日本首相近卫文唐发表了诱降蒋介石、企图灭亡中国的三次声明。1937年11月,日本近卫文唐政府向蒋介石提出“和平”条件:要求承认伪满、内蒙独立;扩大《何梅协定》规定的华北不驻兵区域;扩大《淞沪停战协定》非武装区;中日经济合作;中日共同防共;根绝反日运动。1938年1月南京沦陷后,近卫内阁发表第一次对华声明,胁迫蒋介石接受上述条件。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日本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建立日、“满”、华“三国”合作的东亚新秩序。1938年12月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三原则,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诱降。随着近卫声明的发表,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出现了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建立伪国民政府的事件。
2.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施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
(1)提出要求;(2)自学;(3)讨论、启发;(4)练习运用;(5)评价、小结。
3. 从美国独立到20世纪初期,美国是如何一步步地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的?
1775年到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居世界第四位。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美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这样,经过努力,美国最终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三、论述题1. 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1)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2)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使得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几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习惯,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几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并对其进行评价。
维新变法思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为此,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展开论战,发动维新变法运动,通过光绪帝进行变法。维新变法思潮是对封建专制政治的最早冲击,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2)民主共和思潮。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这一思想。为此,他们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与保皇派展开论战,举行多次武装起义,直至推翻清王朝统治。民主共和思潮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潮流,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3)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领导和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更大范围内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社会主义思潮。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