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多措并举推进全民阅读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一句鼓励年轻人开拓自己未来的劝读名言。但实际上,读书可以改变的,又岂止是个体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可能因为其全体成员的热爱读书而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读书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达到令人羡慕的文明高度。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学习风气淡薄乃至缺失,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民族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就难以保障。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是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我们必须增强阅读的危机感。为此,我们必须多方合力引导全社会形成阅读氛围,实现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
加强宣传,提供服务,建设人人读书的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民阅读的关键。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身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而相比于网络、电视等,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文明最主要的载体,是人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读书是不可代替的。在此基础上,要在全社会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等,形成浓郁的读书学习的氛围;要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一大批“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要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等,引导公众“多读书,读好书”。
引导出版社提高图书质量、降低书价是实现全民阅读的基础。近年来,少数出版社在利益面前,放弃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出版了一些庸俗浅薄的书籍,败坏了读者的胃口。而且,往往是文字不够插图来凑,使得平平常常的一本书,卖到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购买热情。对于这种状况,国家应该加强引导,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出版市场的成熟和发展,让那些质次价高的图书没有市场。
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为实现全民阅读打牢基石。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主要来自童年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形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图书只有课本和教辅。幼小心灵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孩子怎么会有读书的主动性?又怎么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必须转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要知道,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里,这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全民阅读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多措并举,才能不断提高全民阅读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