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来成年人德育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立法相对滞后,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加之各方面在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缺乏配合,导致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未成年人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价值观产生扭曲,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随着网络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引导。各级政府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精神,将来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被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切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才能收到实效。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导向和约束、监督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任务得到具体落实;加强审定和监督机制建设,确保社会实践教育不虚不空。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则应当加强探索接纳、整合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达到多方面共赢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同时,努力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激励体系,形成有力的保障。
鼓励、引导未成年人自主实践,把握社会实践的开放度,推进创新教育。要克服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把“包办”式的灌输教育变为未成年人自主的感知体悟,满足未成年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未成年人的体魄受到锻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增强,可以确保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景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