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努力增强人民幸福感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普通民众,收入多寡确实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但是,收入多少只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百姓幸福的因素是多而又多的,有的为子女入托上学犯愁,有的则为看病难、买房难而心生烦恼,有的农民工为讨要自己的工资而奔波,凡此种种,都是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
不容否认,这几年我们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种改善力度与民众的幸福期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以就医为例,媒体前不久披露,一种药品从出厂到用到患者身上,价格竟然相差几倍,十几倍;再比如房价,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购政策,但房价仍起起伏伏,多数百姓仍然是“望房兴叹”。此外,入托难、上学难等也在拷问着民众的幸福感。
我们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须着力解决当前最要紧的社会突出问题,尤其是一些关涉民生的问题。
第一,要强化政府责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切实增加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投入,宁可在建设性开支上少一点,也要确保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开支稳定增加、比重逐步提高。特别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效引导和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
第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特别要解决好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这就要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让人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其次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分好“蛋糕”,努力缩小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再次要发挥好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水平。最后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安其居方能乐其业,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第三,要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一系列普惠民生的制度安排,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特别要按照城乡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内陆山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享受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努力增强人民幸福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课题,是全国人民共享和谐的热切期盼,是各部门的光荣使命和共同责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