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分类模拟29
单项选择题
1. 数学课上,黄老师在讲勾股定理时,先给学生讲明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再讲述推导证明过程。黄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A.讨论式
B.逆推式
C.带动式
D.导入式
A
B
C
D
B
2. 教师道德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是______
A.教师良心
B.教师权利
C.教师荣誉
D.教师人格
A
B
C
D
A
[解析] 教育良心作为教育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又是教师道德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
3. 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______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灵活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A
B
C
D
B
[解析] 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活泼型(灵活型),神经活动过程表现为强、平衡、灵活。
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______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A
B
C
D
B
[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A
B
C
D
C
[解析] “长善”,就是要发现被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并精心给予培植,促其保持和发扬光大;“救失”,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被教育者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耐心的教育,督促其克服和改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 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______
A.教育机智
B.教育创新
C.教育威信
D.教育管理
A
B
C
D
A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机智的内涵。
7.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______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A
B
C
D
A
8.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______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A
B
C
D
A
[解析] 洛克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决定作用,是外铄论的观点。
9.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______。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A
B
C
D
C
[解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是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以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体现的是知觉特征当中的理解性。
10.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于______。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D.封建社会初期
A
B
C
D
A
[解析] 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这个时期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11.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的做法是______。
A.对学生一视同仁,提出一样的要求
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鼓励竞争,更多地关注个别优秀学生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A
B
C
D
B
12. 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______
A.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B.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C.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中的问题解决
D.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A
B
C
D
A
[解析] 负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另一种学习的进行。A项中汉语拼音干扰英语字母的学习正是负迁移现象的体现。
13. 教师想要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的基本途径是______。
A.教学过程
B.课程评价
C.课程标准
D.课程实施
A
B
C
D
D
14.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A
B
C
D
C
[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广泛性。
15. ______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A.德育原则
B.德育方法
C.德育途径
D.德育组织形式
A
B
C
D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德育方法的概念。
1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体现的学习策略是______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A
B
C
D
D
[解析] 题干的描述运用了记忆术中的缩简和编歌诀。记忆术属于精加工策略。
17. 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在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1917年
B.1924年
C.1931年
D.1904年
A
B
C
D
B
[解析]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 卡特尔将与教育、文化相关的,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智力称为______
A.情绪智力
B.晶体智力
C.流体智力
D.空间智力
A
B
C
D
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9.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A
B
C
D
A
[解析]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20. 关于对学生奖励和惩罚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奖励比惩罚的效果更好
B.奖励和惩罚不需要考虑个别差异
C.过多使用外部奖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
D.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效果关键取决于技巧
A
B
C
D
B
21. 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班集体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称为______。
A.班级建设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管理
D.班级活动
A
B
C
D
C
[解析] 考查班级管理的概念。
22. 儿童通过触摸电炉知道了烫的意思,以罗杰斯的观点看来,这属于______
A.有意义学
B.无意义学习
C.情境学习
D.无意识学习
A
B
C
D
A
[解析] 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是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23. ______是坚强意志品质的首要特征。
A.果断性
B.自觉性
C.自制力
D.坚韧性
A
B
C
D
B
[解析] 自觉性是坚强意志品质的首要特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仰,是人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源泉,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
24. 杨军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学生,他总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及肯定,其学习动机属于______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杨军的学习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
25. 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使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要______。
A.变“限制”为“鼓励”
B.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C.变“被动适应型”为“主动适应型”
D.变“权威”为“导师”
A
B
C
D
D
26.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______。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A
B
C
D
A
[解析]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7. 教育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两个主体是______。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A
B
C
D
C
[解析]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两个主体。
28. 给高中生设置一个可接受的、具体的、具有一定困难度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实现目标,这种培养意志品质的方式属于______。
A.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B.运用集体的力量
C.参加实践活动
D.加强自我培养
A
B
C
D
A
[解析] 教师协助高中生按步骤实现设定目标的做法就是帮助学生明确目的,在按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9.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是______。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企业相结合
C.教育与政党相结合
D.教育与工厂相结合
A
B
C
D
A
[解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0. 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指 ______
A.性格
B.态度
C.意志
D.气质
A
B
C
D
D
[解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31.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______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A
B
C
D
B
[解析]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
32.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______。
A.教育学生学好功课
B.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A
B
C
D
C
33. 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______。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A
B
C
D
C
3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的是______
A.创造性
B.自觉性
C.独立性
D.可选择性
A
B
C
D
D
[解析]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35. ______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A.感知
B.理解
C.巩固
D.应用
A
B
C
D
B
36. 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审题的方法会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习的审题和方法,这种学习的迁移叫作______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A
B
C
D
C
[解析]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种学习中去。
37. 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由一个______,若干______和一系列______构成。
A.道德范畴 道德规范 道德基本原则
B.道德基本原则 道德规范 道德范畴
C.道德基本原则 道德范畴 道德规范
D.道德规范 道德范畴 道德基本原则
A
B
C
D
B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由一个道德基本原则、若干个道德规范和几个道德范畴构成,这些都是教师在从教的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
38. “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句话描述的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______。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A
B
C
D
B
[解析] 明确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问题,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39. ______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
A.政治性
B.高度权威性
C.明确目的性
D.系统性
A
B
C
D
A
[解析] 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政治性和原则性;②目的性和可行性;③稳定性和间断性;④合法性和权威性;⑤系统性和多功能性。其中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直接反映制定政策的主体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40. 下列关于教育行政复议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教育行政复议是依申请而发生的行政行为
B.教育行政复议的提出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
C.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D.教育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适用调解
A
B
C
D
D
[解析] 教育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在教育行政复议中,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而且行政机关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无权自由处分,所以调解在教育行政复议中不能适用。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