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三、分析计算题1. 2000年某地区镀锌钢板消费量为15.3万t,主要应用于家电业、轻工业和汽车工业等行业,1991~2000年当地镀锌钢板消费量及同期第二产业产值见表5-1。按照该地区“十五”规划,“十五”期间地方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预计为12%。
问题:
用一元回归方法估算2005年当地镀锌钢板需求量。

(1)建立回归模型。
经过分析,发现该地区镀锌铜板消费量与第二产业产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将镀锌钢板设为因变量y,以第二产业产值为自变量x,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y=a+bx
(2)参数计算。
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相关参数:

回归预测曲线为:
y=-7.55+9.59x
(3)需求预测。
根据地方规划,2005年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将达到:
X
(2005)=(1+r)
5X
(2000)=(1+12%)
5×2.274=4.01千亿元
2. 某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项目第3年投产,第5年开始达到100%设计生产能力。
2.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 0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预计8 5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5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年折旧费为673万元,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
3.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
4.流动资金为1 000万元,在项目计算期末收回。
5.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量1.1万t,预计每吨销售价为6 000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计取,所得税率为33%。
6.项目的资金投入、收益、成本等基础数据见表5-2。

7.还款方式:在项目运营期间(即从第3~10年)按等额本金法偿还,流动资金贷款每年付息。长期贷款利率为6.22%(按年付息),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3%。
8.经营成本的80%作为固定成本。
问题:
1.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
2.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表中数字按四舍五入取整)。
3.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编制项目损益表。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为10%。
5.计算第7年的产量盈亏平衡点(保留2位小数)和单价盈亏平衡点(取整),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无形资产摊销费=500/8=62.5万元
2.(1)长期借款利息。
建设期贷款利息=

×4500×6.22%=140万元
每年应还本金=(4500+140)/8=580万元
(2)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表5-4)。

3.编制总成本费用表(表5-5)。

4. 编制项目损益表(表5-6)。

本项目产量盈亏平衡点1.01万t,设计生产能力为1.1万t;单位盈亏平衡点为 5 644元/t,项目的预计单价为6 000元/t。
可见,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
3. 某拟建工业生产项目,基础数据如下。
1.建设投资5 000万元(其中含无形资产600万元)。建设期2年,运营期8年。
2.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和项目资本金。贷款总额为2 000万元,在建设期内年均投入贷款资金1 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10%。贷款按照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在项目投产后3年内还清(年末支付)。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固定资产残值为230万元,按照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为8年。
3.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收益、成本相关数据见表5—3(流动资金全部由项目资本金解决)。
4.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5%提取。
表5-3 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收益、成本费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 | 计算期 |
1 | 2 | 3 | 4 | 5 | 6 | 7~10 |
1 | 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 | 2500 | 2500 | | | | | |
1.1 | 项目资本金 | 1500 | 1500 | | | | | |
1.2 | 银行贷款 | 1000 | 1000 | | | | | |
2 | 流动资金 | | | 500 | 125 | | | |
3 | 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 | | | 4000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4 | 销售税金及附加 | | | 41 | 51 | 51 | 51 | 51 |
5 | 经营成本(不含增值税) | | | 2000 | 2500 | 2500 | 2500 | 2500 |
问题:
1.编制本项目的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2.计算项目投产后第1年的利润总额、所得税以及应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3.计算项目投产后第1、年的偿债备付率,分析其清偿能力,并说明还有哪些指标反映项目清偿能力。
4.财务评价人员依据问题2、问题3的计算结果,做出了项目财务上是否可行的判断,这样做是否恰当?简述理由。
编制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表5-7)。
第1年应计利息=(0+1 000/2)×10%=50万元;
第2年应计利息=[(1 000+50)+1 000/2]×10%=155万元;
第3年应计利息=2 205×10%=220.5万元,依次类推。
表5-7 借款还本付息计算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 |
1 |
2 |
3 |
4 |
5 |
1 |
年初借款累计 |
|
1050 |
2205 |
1470 |
735 |
2 |
本年新增借款 |
1000 |
1000 |
|
|
|
3 |
本年应计利息 |
50 |
155 |
220.5 |
147 |
73.5 |
4 |
本年应还本息 |
|
|
735 |
735 |
735 |
2.年折旧计算如下。
[方法一]
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5 000+205-600)-230]/8=546.88万元
[方法二]
年折旧率=

=11.875%
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5000-600+205)×11.875%
=4 605×11.875%=546.84万元
3.第1年偿债备付率计算如下:
第1年偿债备付率=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当期应还本付息额

偿债备付率高于1,表明具有较强的清偿能力。反映清偿能力的指标还包括利息备付率和借款偿还期。
4.判断不恰当,理由如下:
(1)指出只算一年的数据(利润和偿债备付率)或指出未计算整个项目计算期相应数据,不能反映整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2)指出只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不能反映项目的总体盈利能力和可持续能力,或指出应采用动态分析指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才能反映该项目的总体盈利能力和可能持能力。
4. 某农场拟于2006年年初在某河流上游植树造林500hm
2,需要各类投资共5 000万元。农场将承包该林地并拟于2012年年初择伐林木后,将林地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预计所伐木材销售净收入为每公顷12万元。
由于流域水土得到保持,气候环境得到改善,预计流域内3万亩(1亩=666.6m
2)农田粮食作物从2007年起到择伐树木时止,每年将净增产360万公斤,每公斤粮食售价1.5元。假设银行贷款利率和财务基准收益率均为6%,社会折现率为10%,不存在价格扭曲现象。
问题:
1.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该农场2012年年初所伐木材销售净收入能否回收全部投资?
2.在对本项目的评估论证中,某咨询工程师认为应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农作物增产收入应看做是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你是否赞同其观点?简述理由。计算本项目的经济净现值,分析本项目是否经济合理。
3.某咨询工程师认为流域内种植农作物的农产是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应对其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你是否赞同其观点?简述理由。
4.如果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012年年初该农场砍伐树木的净收入如下。
(1)2012年年初砍伐树木的净收入=12×500=6 000万元
(2)在财务基准收益率为6%的情况下,有以下四种答案。
答案一:5 000万元投资在2012年年初的将来值为5 000×(1+6%)
6=7 093万元>6 000
答案二:按现值比较6 000×(1+6%)
-6=4 230万元<5 000
答案三:按净现值计算判断6 000×(1+6%)
-6-5 000=-770万元<0
答案四:按每公顷计算净现值12×(1+6%)
-6-5 000/500=-1.54万元<0
(3)因此,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情况下,木材净收入不能回收全部投资。
2.(1)同意其观点。
(2)应视为本项目的经济效益。
1)粮食收入:360×1.5=540万元
2)有以下三种答案。
答案一:ENPV=-5 000+6 000×(1+10%)
-6+540×(1+10%)
-2+540×(1 +10%)
-3+540×(1+10%)
-4+540×(1+10%)
-5+540×(1 +10%)
-6 =247.78万元>0
答案二:ENPV=-5 000+6 000×(1+10%)
-6+540×

×(1+10%)
-1 =247.78万元>0
答案三:计算效益现值(取值范围符合5 247~5 248),再与5 000比较,同样给分。
(3)因此,项目经济合理。
3.(1)同意其观点。
(2)社会评价认为:①流域内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或说出农户受影响,或农户受益、增产,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相关),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户对本项目的接受和支持程度;②因此,对其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非常必要(或应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或社会评价中应考虑,或分析利益情况)。
4.在社会评价中,利益相关者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项目单位要求和项目的主要目标,确定项目所包括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或写出受益者、受损者,或利益方向受影响者,或需补偿者,或具体相关者名称)。
(2)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或写出受益、受害,或对相关者进行了解,或是否影响收入、就业、健康等,或利益是否变化,或明确所获得的收益,或答出相关方式),以及与项目的关系(或受项目影响的程度)。
(3)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协调各相关者利益,或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
(4)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的各种可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