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39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______。
A.铸造厂
B.电镀厂
C.三级甲等医院
D.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A
B
C
D
A
[解析] 其他三个选项都有行业标准。
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适用新建、扩建、改建及已建成投产的______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A.危险废物
B.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C.生活垃圾
D.餐饮垃圾
A
B
C
D
B
[解析]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适用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3. 某二级评价项目,需调查河口水质,一般情况下,应调查______。
A.丰水期和平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平水期和丰水期
D.平水期和枯水期
A
B
C
D
D
4.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调查的现场勘察时,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______以上。
A.90%
B.80%
C.70%
D.60%
A
B
C
D
B
[解析] 现场勘察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
5. 下列自然资源开发1级项目的评价期限要求要做生态环境后评价的是______。
A.森林开采
B.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C.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D.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A
B
C
D
B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包括以下方面:①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②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评价期限要求: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做后评价。
6. 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
3
/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m,水深4.2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______水样。
A.6个
B.3个
C.4个
D.2个
A
B
C
D
B
[解析] 从“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
3
/s”可判断此河是中河。从“河宽60m”可判断属河宽大于50m这类大中河,应设三条取样垂线。从“水深4m”可判断此河属水深小于5m这类,“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因此,应取3个水样。
7.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在______状态下测量。
A.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
B.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
C.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
D.未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关闭
A
B
C
D
A
[解析] 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位设在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
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时,应重点关注______。
A.环境保护目标
B.建设项目特点
C.特征污染物
D.环境制约因素
A
B
C
D
D
[解析]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
9. 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重点是煤的集中转换以及煤的集中转换技术的______。
A.比较
B.应用
C.研究
D.多方案比较
A
B
C
D
D
10.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点布设时,当边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边界外1m、高于围墙______以上的位置。
A.0.5m
B.0.8m
C.1m
D.1.2m
A
B
C
D
A
11.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标准分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Ⅴ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B.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C.排入《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三类标准
D.排入《海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类标准
A
B
C
D
D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______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
A.行业规划
B.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
D.区域标准
A
B
C
D
A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于2011年2月11日发布,自2011年______月1日起实施。
A.4
B.5
C.6
D.7
A
B
C
D
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于2011年2月11日发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14. 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在水面下0.5m及______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A.逆温层
B.0℃等温层
C.斜温层
D.5℃等温层
A
B
C
D
C
[解析] 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15.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安全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
B.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不相关
C.安全评价即是环境风险评价
D.安全评价的资料可用于环境风险评价
A
B
C
D
D
[解析] 环境风险评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安全评价数据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
16. 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②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③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④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⑤污染物排放方式;⑥点源调查统计;⑦面源调查统计;⑧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密度及粒径分布;⑨预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按面源处理。对一级项目,需要进行的调查项目包括以上的______。
A.①~⑧
B.①、②、⑤、⑥、⑦、⑧
C.①~⑨
D.①、②、③、④、⑥、⑦、⑨
A
B
C
D
C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包括:①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内容有: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3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②点源调查内容有: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等。③面源调查内容有: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
2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等。④体源调查内容有: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体源高度(m);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体源的边长(m)。⑤线源调查内容有: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⑥其他需调查的内容有:建筑物下洗参数;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17. 某矿山开采项目占地面积23km
2
,不涉及生态敏感区,项目开发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改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关于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B.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C.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D.生态影响评价可仅作生态影响分析
A
B
C
D
A
根据面积和无生态敏感区,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为二级,但矿山开采项目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所以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18.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______,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A.50%
B.60%
C.70%
D.80%
A
B
C
D
B
[解析] 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19.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______
A.10m
B.12m
C.15m
D.18m
A
B
C
D
C
[解析]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2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中“工程分析”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其环境影响的实施过程阶段是______。
A.设计阶段
B.建设过程阶段
C.生产运行阶段
D.服务期满后阶段
A
B
C
D
C
[解析]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2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评价工作等级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评价工作等级不可调整
B.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若调整幅度不超过一级,可不说明理由
C.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若调整幅度超过一级,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D.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但调整幅度不超过一级,并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A
B
C
D
D
[解析] 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2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该方法称为______。
A.列表清单法
B.图形叠置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网络法
A
B
C
D
A
[解析] 列表清单法的基本做法是,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
23. 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______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A.几何当量
B.阻力学当量
C.自由沉降当量
D.空气动力学当量
A
B
C
D
D
[解析]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静止空气中颗粒物的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g/cm
2
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几何当量直径是指与颗粒物的某一几何量(如面积、体积等)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2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评价范围为项目的占地区域
B.评价范围为项目的间接影响区域
C.评价范围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域
D.评价范围涵盖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
B
C
D
D
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25.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重点不包括______。
A.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
B.工程变更前后的总投资变化情况
C.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D.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A
B
C
D
B
26.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______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大于40km
B.小于40km
C.小于50km
D.大于50km
A
B
C
D
C
[解析]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7. 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向外______m为评价范围。
A.50
B.100
C.150
D.200
A
B
C
D
D
2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应该在______完成。
A.准备阶段
B.预测评价阶段
C.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D.报告编写阶段
A
B
C
D
A
[解析]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29. 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______现状调查的范围。
A.等于
B.略小于
C.等于或略小于
D.大于
A
B
C
D
C
30.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______。
A.夏季、冬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夏季
D.春季、秋季
A
B
C
D
A
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时,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进行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进行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质污染物分类类型有______。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放射性污染物
D.酸碱污染物
E.热污染
A
B
C
D
E
ABDE
[解析]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①持久性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酸和碱(以pH表征);④热污染(以温度表征)。
2.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应调查______。
A.规模
B.地理位置
C.所属管辖行政区
D.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
A
B
C
D
ABD
[解析] 调查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等,附图、列表予以说明,并注明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采用卡拉乌舍夫模式预测地面水水体水质时,应满足的条件有______。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小湖(库)
D.无风时的大湖(库)
A
B
C
D
AD
卡拉乌舍夫模式即湖泊推流衰减模式,其适用条件是:①大湖、无风条件。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4. 在什么情况下需补充地面气象观测?______
A.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30km
B.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
C.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
D.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一致
A
B
C
D
BC
5. 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____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
A
B
C
D
E
ABD
6. 属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的污染物项目是______。
A.二氧化硫
B.氟及其化合物
C.氮氧化物
D.汞及其化合物
A
B
C
D
ACD
7. 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的水质参数均应进行各生产阶段不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应有重点,下列地点或水质参数______应为评价的重点。
A.水文要素和水质急剧变化处
B.水域功能改变处
C.取水口附近
D.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
A
B
C
D
ABCD
8.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______。
A.间接冷却水
B.含热量大的冷却水
C.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D.循环水
A
B
C
D
ACD
9.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______。
A.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B.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C.现场勘查和评价阶段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A
B
C
D
ABD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有______。
A.类比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实测法
D.实验法
E.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A
B
C
D
E
ABCDE
11.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目标协调性分析包括的内容有______。
A.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B.与农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C.与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D.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的协调性
A
B
C
D
ACD
[解析] 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此外,还需分析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并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______。
A.主要保护对象的名称
B.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
C.与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
D.受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A
B
C
D
ABCD
13. 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包括______。
A.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
B.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C.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D.开发区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
E.据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的结果,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调整方案和污染控制措施与对策
A
B
C
D
E
ABCDE
1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包括建设项目______。
A.勘察阶段
B.建设阶段
C.生产运行阶段
D.服务期满后阶段
A
B
C
D
BCD
15. 下列内容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______。
A.风向
B.时间
C.露点温度
D.风速
E.干球温度
A
B
C
D
E
ABDE
16. 规划方案初步筛选的方法主要有______。
A.专家咨询
B.类比分析
C.矩阵法
D.核查表法
A
B
C
D
ABCD
17. 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B.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C.一类区禁止新、扩、改建污染源
D.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新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A
B
C
D
BCD
[解析] 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1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______属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A.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B.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
C.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
D.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
E.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
A
B
C
D
E
ACDE
[解析] 选项B为生态预测的内容。
19.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的“中等”类别是指______。
A.污染物类型数≥2
B.污染物类型数≥3
C.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D.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E.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A
B
C
D
E
CD
20. 西北荒漠化地区某新建高速公路穿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有______。
A.动物通道有效性的监测计划
B.高速公路两侧防沙治沙工程方案
C.生态保护工程分析与招投标原则要求
D.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A
B
C
D
A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有:①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②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③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