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简称全运会)于北京时间2013年8月31日16时在沈阳开幕,9月12日闭幕。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下图是2013年8月15日8时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下图为部分海区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BRT某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下图为美国66号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透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②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④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②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④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2. 简述讲解“近百多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下图)的教学要点。

(1)现象
①1860年至今,全球气候变化总趋势:全球气温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趋势在变暖。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
②1860年至今,全球气候变化最大幅度:0.8℃。
(2)产生原因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所致。
(3)解决办法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防治森林火灾、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