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材料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1.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②为我国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奉献。③近年来,不但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且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问题和瓶径。④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⑤10多年来,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⑥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东北三省经济总量由2003年不足13万亿余元增至2016年的5.2万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不到2000美元增至2016年8000美元以上。⑦二是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先行先试,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⑧三是产业竞争优势逐渐突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⑨四是民生明显改善,重大装备研制水平走在前列。2003年以来累积改造各类棚户区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⑩五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重点流城水质明显好转,林业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向以木材生产为主的重大转变。

六是其他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取得积极进展。

实践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前景广阔。
②用词不当,“奉献”应改为“贡献”。
③语法错误,删去关联词“不但……而且……”;错别字,“瓶径”应改为“瓶颈”。
④搭配不当,“政策”应改为“决策”。
⑤语法错误,“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应改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
⑥语法错误,去掉“余”。
⑧错别字,“突现”应改为“凸显”。
⑨逻辑错误,“重大装备研制水平走在前列,”应放在⑧句“粮食综合……”之前;错别字,“累积”改为“累计”。
⑩错别字,“流城”应改为“流域”;逻辑错误,“林业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向以木材生产为主的重大转变”应改为“林业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
三、论证评价题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A”处(不超过75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B”处(不超过50字)。(40分)1. 随着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能力与公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网约车应运而生,并以其起步价格低、叫车易等优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网约车丰富了市民的出行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可以预计,传统出租车很快将被网约车所取代。
调查显示,94%的网约车乘客等候时间在10分钟内,等候时间超过10分钟的比重也明显比传统出租车低。可见,网约车的出现在给公众出行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导致传统出租车的叫车难度有所上升。
近几年来,随着网约车规模的扩大,网约车运营中发生的恶性案件不断增多,因而网约车的安全性也让公众产生了质疑。很多人认为传统出租车比网约车更加安全,因为传统出租车司机的人均年龄远远大于网约车司机的人均年龄。但也有人认为,网约车更加安全,原因是网约车可通过卫星系统实时监控。另外,网约车的行车轨迹与费用明细清晰可查,可有效避免绕路、乱收费等不良行为的出现。避免重蹈出租车的覆辙。
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各有优势。随着乘客对出行安全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专业的司机资源已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而这恰恰是网约车的短板。传统出租车采用巡游的方式,乘客招手即停,对于一些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来说,传统出租车仍然会是他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1.A:论据不充分。第一段由“网约车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和“网约车丰富了市民的出行方式”推不出“传统出租车很快将被网约车所取代”的结论,缺少论据支撑。
B:虽然网约车的出现会对传统出租车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行业发展才起步,用户面相对较窄,各方面都还不完善。
2.A:推理不严密。第二段提到网约车叫车时间比传统出租车要快,只能推出它给公众出行带来方便快捷,不能得出会导致传统出租车叫车难度有所上升,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B:传统出租车叫车难和是否出现新的出行方式没有关系,它取决于司机的巡游方式以及接车意愿等。
3.A:推理不严密。第三段,很多人认为传统出租车比网约车更加安全,但并不是因为传统出租车司机的人均年龄远远大于网约车司机的人均年龄。
B:司机的年龄与乘车的安全性并无必然关系,网约车的安全性主要受车辆资质、司机身份等因素的影响。
4.A:推理不严密。第四段,不能由一些中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就推出传统出租车仍然会是他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此处推理不严密。
B:虽然这些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无法乘坐网约车,但老年人还有公交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可选择。
四、写作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1. 1.前不久,某地一“暴走团”(成员多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占据主路内侧车道行走,一辆出租车从后方撞入人群,导致人员伤亡。事件曝光后,有人认为暴走团追求健康本没有错,错的是不尊重规则。不管是健走还是跑步,都应该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要敬畏规则。有些暴走团成员则委屈地表示:“我们是老年人,车要让我们啊!现在社会上整体对老年人不够宽容和尊重。”
2.近期,福建省莆田市发生感人一幕,一位老人经斑马线过马路时遇车主礼让,脱帽向车主鞠躬致谢。事后,老人在采访中表示,他年纪大走路慢,车却停下等他,很感动,想说“谢谢”,车里的人也听不到,所以用脱帽鞠躬来表示。90后车主则表示,爷爷的行为让她很受鼓舞和触动。
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仅是社会公德,更是一项明文规定的法律义务。车主礼让行人,老人脱帽致谢,既是文明素养的表现,又是互相尊重的体现。每次礼让,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请参考给定材料,结合实际,以“尊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800~1000字。
[范文] 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尊重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尊重需求是第四层次。在他看来,获得尊重,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体验到生活价值,这是物质生活到达一定层次后的必然追求。生活是一面镜子,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会通过对方的行为反射。我们唯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对方的尊重。
获得尊重,需要尊重社会规则。一个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各种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之下,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若是我们破坏规则,则难免损害他人利益,引起对方的反感与;中突。不久前,某地“暴走团”的老人们占用机动车道,破坏交通秩序,最终酿成悲剧。部分老人心怀委屈,认为社会大众对他们不够尊重。殊不知,老人们对交通规则缺乏尊重,破坏了正常的通行秩序,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才是引发悲剧的根本原因。社会规则,是对个人权利的限制,是对公共权益的维护,我们只有尊重社会规则,维护大众权益,才能获得社会对我们的尊重。
获得尊重,需要抒发内心真情。对规则的尊重,只是社会有序运转的基本要求,要想营造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我们还需用发自内心的尊重来让对方融情于心。车主尊重老人,等待他慢慢通过斑马线,老人遇到礼让脱帽致敬,对车主的行为感谢有加,这份“回礼”让车主倍感意外,由此被深深打动。两个人的心灵在尊重的过程中激荡升华。每个人都不是冰冷的个体,能通过对方的言行体察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出自真心真情的尊重,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它能温暖对方的心灵,获得对方的认可。长此以往,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将会渐渐形成,最终蔚然成风。
叔本华认为:“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每一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获得尊重也无需仰人鼻息,更无需恃才傲物。我们拿出自己的自尊心、同理心,抒发真情,尊重他人,必然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